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讓開發商從囤地到“無地自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6 09:53:30  


如何遏制開發商囤地行爲?
  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26日《如何讓開發商從囤地到“無地自容”》,摘要如下:

  繼“房價和地價誰決定誰”之爭後,中國國土資源部與房地產開發商再次針尖對麥芒。近日,國土資源部網站刊發的一篇文章認為,開發商囤地等人為因素使單純增加土地供給難以穩定房價。開發商們迅速反駁,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就認為開發商囤地是必須的,如果國土部門加大土地供應,開發商就不會因為擔心未來土地供應不足而囤地。

  這似乎又回到了“房價和地價”討論的怪圈,但經過這兩次討論,開發商似乎在邏輯上處在下風。如果開發商承認囤地是必須的,那麼反而證明了他們此前聲稱的“地價決定房價”的結論有待商榷,因為“地價決定房價”的鏈條恰好被開發商通過囤地切斷了。另外,開發商們或許覺得很冤枉,因為在房價連續上漲期間,囤地延期開發似乎是一個理性的商業行為。但從法理上看,在合同和規定範圍內的土地儲備政府無權干涉,但對於作為“乙方”的開發商超過規定開發期限的囤地行為,地方政府作為“甲方”有權利也有義務干涉,因為開發商僅僅擁有土地的使用權。

  但現實中,違規囤地現象往往是“甲方乙方”共謀的結果,因為開發商通過囤地拉高房價,而房價上漲又拉高了地價,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是雙贏的,因此指望地方政府這個“甲方”通過行政手段約束開發商這個“乙方”,不會有實際收效。而且,從近幾年土地調控的效果來看,即使國土資源部也會因為地方政府的強大壓力而力不從心。因此,抑制開發商違規囤地還要更多採用經濟手段,比如通過土地增值稅和土地使用稅等稅費手段,以及緊縮銀根等金融手段來增加開發商的囤地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