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模式的機遇和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3 09:46:10  


8月31日,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啓正(右一)與未來學家、《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斯比特(左一)進行對話,就“中國模式”、“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關系”等話題展開交流。對話內容將編輯成《對話:中國模式》一書。
  中評社香港9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日載文《中國模式的機遇和挑戰》,摘要如下:

  盡管中國的經濟崛起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的確使人感到驕傲,但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看到中國模式正在經歷著的巨大的挑戰。只有看到了隱藏在中國發展模式的諸多問題時,只有當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時,這個模式才可以持續。

  從很大程度上說,金融危機考驗了中國的發展模式,而中國在應付這次危機中的表現又提升了中國模式的影響力。

  最近很多跡象表明外在世界對中國作為大國的期望的快速提升和對中國模式認同感的增加。首先是金融危機之後的世界經濟複蘇。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世界各國還是寄希望於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經濟複蘇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盡管很多人也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抱有希望,但畢竟這些發展中國家從來就沒有扮演過重要的角色,人們對新興經濟體能够做什麼并不明確。相反,自從二戰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總能在拯救世界經濟危機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即使能够發揮一些作用,也只是作為配角。

  但這次則全然不同。各種指標表明亞洲的經濟正在恢複正常,甚至是複興。在西方,盡管從總體上來說,經濟危機已經見底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升,但人們仍然看不到其對世界經濟複蘇的意義。尤其是美國,人們一直在期望美國能够做領頭羊。危機發生之後,全世界各國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拯救”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考量,因為人們意識到,如果美國的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也會進一步影響本國的經濟。但看來,至少迄今為止,美國并沒有能够扮演此種角色。

  與美國相比較,中國在亞洲的經濟複蘇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中國這次本身并沒有金融危機,但深受外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在承擔各種國際責任的同時,動用一切盡可能的力量來複蘇自己的經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台了龐大的拯救經濟計劃,即通常說的包括四萬億人民幣在內的一攬子計劃。二是政府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重點放在刺激和促進內需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