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以“中國設計”重塑“中國製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2 17:56:16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面對美歐貿易保護和仍然低迷的出口,有識之士呼籲中國企業和政府改變思維,重視併發展設計創新,建設自己的品牌,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設計”和“中國創造”的產業轉型。

  新華社報道說,過去幾十年,“中國製造”在大量廉價勞動力的支撐下創造了經濟奇跡。作為世界工廠,大陸產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的已有200多種。

  但美麗的數據無法掩飾“中國製造”的尷尬——規模世界第一,獲利卻單薄如紙。在世界很多地方,“中國製造”已成為廉價產品的代名詞,甚至成為“反傾銷”的對象。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說,全球金融危機襲來時,大陸經濟就像“一個感冒還未痊癒的人又遭遇了國際性流感”,多年積累的問題暴露無遺,企業倒閉,數千萬人失業。

  “沒有自己的設計,就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品牌,在世界上就不能自立。搞貼牌生產或模倣抄襲沒有出路。”他說。

  中國文化裡,危機意味著兩種可能:危險和機遇。中國企業要實現轉“危”為“機”,必須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創造自己的品牌。

  在此背景下,即將於本月24日在北京開幕的世界設計大會及首屆北京國際設計周成為設計界和產業界關注的焦點。

  世界設計大會被譽為設計界的“奧林匹克”。這是中國大陸首次舉辦這一盛會,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設計師將與會演講或交流。

  包括英國設計委員會主席戴維.凱斯特、韓國設計產業振興院院長金炫兌、奧巴馬總統競選設計策略制定者索爾.森德、香港設計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劉小康、奔馳總設計師奧利維爾.布萊等世界設計界知名人士也將與會,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一次學習世界領先設計思想的良機。

  組委會表示,這次盛會將開啟“中國設計”時代的序幕,通過“中國設計”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升級。

  劉小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設計能幫助企業改善產品,帶動製造業、文化和旅遊等行業的發展。他說,金融危機爆發後,由於出口下跌,許多珠三角企業迫切希望提升產品設計創新能力,併發展自己的品牌。

  而在朱燾看來,20世紀30年代美國能走出“大蕭條”以及韓國能克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設計師功不可沒。

  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三星集團得到韓國產業設計振興院的支持並迅速崛起。隨後十年間,三星獲得數百個國際工業設計大獎,創造了“設計神話”和驚人的利潤。三星在10年間銷售額增長3.4倍,利潤卻飆升28倍。

  美國企業設計師聯合會調查顯示,美國企業平均工業設計投入1美元,可以獲得2500美元的銷售收入。

  朱燾認為,別國的經驗表明,在缺乏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工業設計上的成功是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階梯。

  事實上,不少中國官員已認識到設計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重要性。

  劉小康還表示,中國13億人不缺具有創意天分的人才,但缺少能利用自己的設計幫助企業發展、推廣品牌的專業人才。“對企業來說,設計不是漂不漂亮的問題,而是對不對的問題。”他說。

  劉小康還呼籲中國從商者改變思維,摒棄“廠商”心態,建立起“企業家”觀念,敢於承擔風險,建立自己的品牌。企業家應該追求從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到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製造商)的轉變。

  劉小康還表示,與日本、韓國和香港相比,中國擁有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很多品牌有機會通過加強設計和行銷成為世界品牌。

  “如果一個品牌在中國做得最好,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用它,那它就是世界品牌。”他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