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外交政策》:奧巴馬面臨美聲望再下降危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8 09:06:19  


聲望對美國外交政策很重要,美領導人若不關注這一點,將面臨真實世界的不利後果。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新華網消息,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最近刊發文章說,聲望對美國外交政策很重要,美領導人若不關注這一點,將面臨真實世界的不利後果。明確承認在決策過程中維持聲望的代價和益處是必要的。美國的聲望影響著其他國家是否樂意提供 “有利的判決”,有助於塑造美國人的一體感和團結感。明智的決策者有時即使要付出短期代價也要保護國家聲望。該刊刊發的這篇文章題為《三思:美國的形象》。

  “奧巴馬已經解決問題。”如果真這樣就好了。很多人把美國聲望的下降與喬治.布什擔任總統聯繫在一起。對於美國在世界的地位,美國公眾的滿意度從2002年的70%下降到2008年的30%。國際社會的一些成員也有類似想法。2008年,只有31%的德國人、22%的埃及人、41%的中國人、19%的巴基斯坦人和47%的墨西哥人對美國持贊許態度。但是,2009年,美國得到的贊許率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都迅速上升。

  這種改進被普遍贊為“奧巴馬效應”——新總統的行事方式加上他的當選本身就改進了美國的全球形象。但是,剖開問題的表面,你會發現,一道斷層線威脅著奧巴馬的總統職位。聲望不僅體現在有利的民調上。

  比如,想想,即便應答者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美國,仍然有明顯跡象表明,全球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政策仍然懷有持續的、深刻的不滿。外國輿論明顯不贊成美國在阿富汗駐軍、美國多邊主義的缺乏、美國對他人利益的忽視、美國的經濟影響以及美國整體的影響。

  奧巴馬面臨的危險在於兩個層面之間的壓力。一方面是對他有很高的期望,人們認為奧巴馬將解決全球對美國政策的不滿這一問題。另一方面,美國的利益、國內政治以及全球問題的艱巨將阻止他在很多領域以別人可能喜歡的方式行事。其結果可能是一場政治地震,讓美國的聲望再次動搖。

  過去,美國的聲望也有過類似下降(比如越戰期間和里根執政初期);而按照某種標準(比如對美國在聯合國大會投票的同意度),美國聲望最近的下降始於布什上台以前。值得注意的是,在奧巴馬當選之前,美國的聲望就已經開始提高。在多數國家,美國的支持率於2007年跌至谷底,然後又開始回升。

  “ ‘聲望’是一個過於模糊的概念,難以衡量。”不對。的確,“美國的聲望”———它在世界事務中的聲譽、地位或威信———不像巡航導彈、小麥或歐元那麼具體或容易衡量。此外,關於聲望,有很多東西是我們不理解的。但是,美國的聲望體現了美國信譽的關鍵方面,不能由物質能力的標準描述。

  用會計學詞匯,聲望就像“善意”,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有形資產淨值以外的無形資產,這種信譽使之在“顧客”中間更有價值。聲望在國際政治上提供了長期政治資本———就像我們看到的,在國內也是如此。

  聲望有兩個方面:信譽和尊嚴。信譽指美國政府去做自己說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堅持自己的信仰,抵抗對其利益和理想的威脅。尊嚴指的是美國的地位,或者說美國在外國公眾和決策者心中的形象。信譽和尊嚴可以彼此加強,但有時也難以一致———馬基雅弗利的名言暗示了這種平衡:“受人愛戴遠不如受人懼怕安全。”

  “對美國的反對主要因為其權力過大。”根本不著邊際。儘管20年來美國始終在世界占據首位,美國的聲望在世界各地卻相差甚遠。其聲望的下降在不同地區各不相同:在中東和歐洲非常明顯,在拉美和南亞明顯,非洲、南亞和東亞不太明顯(除某些明顯的例外)。最近在這些地區開展的民意測驗中,美國聲望的恢復程度也各不相同,歐洲和美洲上升得最明顯。區域利益很重要,而且各地彼此不同。在中東,美國自2002年以來聲稱實施的民主化政策威脅著極權政府;美國與以色列— 巴勒斯坦衝突的脫離強化了一種觀點:在這場衝突中,美國不是一個公正或專注的仲裁者。在東亞,美國市場繼續向東亞出口產品敞開,這對國家繁榮有強烈影響,而國家繁榮得到精英和公眾的強有力支持。此外,很多歐洲人認為,美國轉向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式戰爭,這破壞了歐洲更喜歡的國際秩序的多邊結構。奧巴馬的領導風格將給歐洲公眾信心,但不會消除他們的疑慮:這種改變或許有名無實。

  美國的聲望也受到區域大國的影響。當存在這樣一個敵對的大國,比如冷戰時期的歐洲(蘇聯),或可能並不完全友好的國家,比如當代東亞(中國),美國的聲望就會提高:因為人們擔心,受區域大國控制可能更糟。即使在中東,伊朗的區域雄心也使美國在遜尼派國家的精英當中得到有力支持。

  美國的聲望不僅隨區域和國家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在一個國家內部的精英和民眾之間也有所不同。美國在外國精英當中地位如何的一個重要預測因素在於,美國的政策是促進還是妨礙他們的利益。但是,公眾往往關注美國的行為是否合乎道義。當外國公眾認為美國不按規則行事、適用雙重標準或言行不一時,美國的聲望就會下降。伊朗對美國敵意的合法性就源於美國儘管聲稱遵守民族自決和自由民主等原則,卻於1953年推翻民粹主義領袖穆罕默德.摩薩台,支持伊朗國王。

  “美國模式將失去競爭對手。”現在還沒有。尚無明確結論表明,因為中國、歐洲或俄羅斯提供的政治和政策模式的崛起,美國的相對聲望在信譽和尊嚴等方面出現下降。2009年開展的調查表明,這些因素的相對吸引力有所下降。與此同時,2008年—2009 年的經濟衰退使美國的經濟模式遭到普遍批評。一位自由派中國經濟學家哀嘆,“普遍看法是,美國模式要失敗了”。德國議會的一位社會民主黨人得出結論: “(美國模式)已經徹底失去吸引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