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中國經濟滿懷信心跨入201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1 15:43:17  


  中評社北京1月1日電/聯合早報報道,2009年末回顧一年來中國走過的道路,恐怕很難回避幾個字:跌宕起伏,逆境求進,憂喜交織。

  報道說,這一年裡,中國緩解了全球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與社會造成的衝擊,但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也同時浮現資產價格膨脹,產能過剩,以及原經濟結構更為固化的長期隱憂。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接連發生嚴重暴力事件,內陸地區群體性事件的數量、規模與激烈程度呈上升態勢,一再顯露了社會治理難度的加大。

  但與此同時,中國成功舉行建國60周年閱兵大顯國威,中國的國家地位也在西方發達國家深陷金融危機時節節上升,“中美共治”進入國際輿論話語,反映中國上漲的影響力。低迷與復甦;躁動與平穩;緊張與喜慶;交織出一道憂喜參半的主旋律。

  報道指出,在經濟上,中國實現了V型“勝利反轉”。年初,總理溫家寶曾將2009年形容為“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但經濟下滑的憂慮到第三季度已迅速淡去。中央政府雷厲風行的4萬億(約人民幣,下同,約8770億新元)振興經濟一攬子計劃,成功通過擴張公共投資與信貸,抵消了出口驟降給經濟造成的衝擊,年初定下的“保八”(8%經濟增長率)已經十拿九穩,東南沿海地區從年初的“失業潮”轉向為“民工荒”,重要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項目紛紛上馬,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這一切卻並非沒有副作用,擴張政策加速了房價泡沫膨脹,產能過剩問題上升至中國全行業。中國人民銀行前顧問、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原所長餘永定11月底就公開警告,擴張政策的中長期影響讓人擔心,政府提供資金全力扶植的增長將面臨“無可避免”的下滑風險。

  中國政府並非沒有意識到過度倚賴投資的風險,它通過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改善社保醫保等方法,鼓勵民眾消費,然而結構調整是長期的過程,很難一蹴而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經濟7.7%的經濟增長中,投資的貢獻率高達94%,為7.3個百分點,消費僅4個百分點,出口負3.6個百分點。

  報道說,應對危機時期,還出現其他的現象。如大型國企憑融資與行政優勢擴大影響力,一些領域出現國有經濟擴張,民營經濟收縮的“國進民退”現象。此外,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倚賴加大,今年“地王”頻現,房價飈漲,暴力拆遷事例增多恐怕與之不無關係。總體而言,中國經濟顯露了對原體制結構的依賴,經濟結構失衡對社會穩定的影響顯性化,凸顯了來年改革與轉型的必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