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去年9月2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紐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 |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英國《金融時報》2月11日載文《美國需要調整對華政策》,文章說,華盛頓向台灣出售武器,已致使北京方面威脅將予以報復,但中美關係曾經受住了更嚴峻衝突的考驗。美國對華經濟政策製造的問題要遠大於此。目前美國的做法是,在雙邊會談上拍著胸脯做出種種保證——類似於早些時候比爾•克林頓和小布什任內的戰略。鑒於當今世界已經改天換地,這種戰略已經落伍,也沒有成效。內容如下:
在克林頓任內,美國軍事實力處於鼎盛時期,而且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商業擴張。當時美國的信息技術正改變著世界,美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們被奉為全球領袖。而另一方面,中國剛剛從落後中崛起。因此,美國對華政策具有濃重的雙邊色彩是符合邏輯的。美國有迫使中國開放市場、放鬆銀行監管的資本。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以及一個類似金融事務論壇的創立,占據了中美關係舞台的中心。
作為小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沙皇,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於2006年建立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這一論壇兼顧貿易與金融事務,而且較之其所取代的前兩個論壇,涵蓋的話題範圍更廣,涉及的部長級官員也更多,不過仍然是一種完全雙邊的機制,所依賴的前提假設是山姆大叔依然有能力強迫中國調整政策。
奧巴馬最主要的創新之處,就是給這個核心論壇重新命名,稱之為戰略與經濟對話。目前由美國財長和國務卿與中國同級別官員共同主持相關會議。不過美國依舊以為,自己有能力勸說中國改變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