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晚”遲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8 07:31:15  


 
  於是問題就變得很明顯了:那麼其它28個“連話題都不入”的節目是怎麼回事?難道央視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忙活了好幾個月推出的38個節目,最後能從廣大觀眾方面聽到個響的,還不足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節目,卻轉瞬就墜入了時間和歷史的“黑洞”。這種項目結果的“費效比”,應該是很難以向納稅人和常識交代的吧?

  這其實已再清楚不過地揭示出了“央視春晚”的弊病所在及改進方向:即必須要有效解決為什麼整台晚會卻有四分之三的節目完全不受歡迎的問題!按常識的標準,一台四分之三節目不上座的晚會,已經是在失敗的邊緣了。

  這其它的28個節目為何失去觀眾呢?有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節目的內容“多是靠主觀決定”、“政治掛帥卻是不反庸俗”、“真實藝術讓位於應景之作”等等。

  不難發現,目前“央視春晚”準備籌劃及表演運作的指導方針愈來愈有“雙軌制”的傾向:一方面央視作為官方主流電視台,必須貫徹傳達官方的意念和信息;另一方面,央視作為中國覆蓋規模最廣、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電視中心,它又要設法滿足廣大觀眾的娛樂、交流和審美需要。

  官民之間的理念和要求是否會產生差異呢?理論上講似乎不太應該,譬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就公開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增進人民的幸福和尊嚴。

  但實際操作起來呢,現實世界中官民之間還是難免有思路利益差異甚至衝突,從今年“央視春晚”的四分之三或28個節目所遭受的觀眾待遇中就可見一斑了。

  一個真正追求發展和諧的國家與文化,應最大程度地拓展增加政府與人民思想和利益之間的契合點,減少整合相互的差異及衝突。為此,“央視春晚”作為一個標誌性的文化項目,有關改革不妨“從我做起”。

  當然,改革既需要勇氣,更應有智慧。激進幼稚的舉措反倒可能於事無補。以“央視春晚”的改進為例,只要設法能扭轉目前的比例,今後讓受歡迎的節目占到總體的多數,就是可喜的第一步,有希望走出目前“春晚遲暮”的被動狀態。

  凡事皆可以改進,關鍵在敢於和善於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