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商業銀行相比,政策性銀行亦不甘落後。3月8日,中國建築材料集團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是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以來第二次向央企伸出信貸“橄欖枝”。今年1月份,中國進出口銀行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500億元《金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麼多信貸資金嘩嘩地流向央企,央企怎麼用?
有研究機構統計,截至3月15日,今年北京成交的22塊非工業用地中,有12塊為央企背景房地產商拍得,央企拿地項目首次超過五成,成為絕對霸主。特別是在“兩會”後,央企拿地熱情高漲。3月15日,央企接連製造了北京的總價地王和單價地王。目前,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還有78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開展了房地產業務。據說國資委要加強管理,要求其退出,可現在房地產行業熱得發燙,這些涉足地產行業的央企或者地方國企,真的甘心退出?“兩會”期間,在全國範圍內製造了多個“地王”神話的中國海外集團總經理孔慶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一個以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國企,進行土地儲備的做法無可厚非,“人們經常把商品房比作面包,把土地比作面粉。一個做面包的企業去買面粉,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但問題是,你要不是國企,你上哪裡去貸到買面粉的錢呢?
央企實力雄厚,成為銀行信貸傍大戶的好對象,這沒有什麼問題。銀行現在都是上市公司,都是在市場中混飯吃,光靠紅頭文件活不了。但即使傍大款,也得有個規矩。溫家寶總理在“兩會”上明確表態,任期內解決高房價問題,但央視二套節目此後打趣說:“房價不是總理說了算,而是總經理說了算”。哪個總經理說了算?現在看來,確切說是央企總經理說了算。
價格決定成本,而非相反。因此,高房價決定“地王”迭出,而非相反。這其中邏輯,經常被大眾和媒體誤解。就中央來說,抑制高房價方式,一種是緊縮貨幣抑制需求,不過這是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好比讓病人進冰窟冷凍治療高燒。高燒是退了,人最後也翹辮子了。這招代價太大,不是迫不得已,中央不會出手。另一種,就是擴大房屋供給。這就要地方政府擴大建設用地供應量,銀行再加大房地產業信貸投放,讓地產商沒日沒夜加班多蓋房子。現在呢,反而搞地產信貸“精確緊縮打擊”!如果僅僅是讓大家看空地產行業也就罷了,這也是通脹預期管理嘛。卻偏偏給央企國企放水,讓資金從這個口子流入地產行業,讓人不禁狐疑:莫非政府幫著攆走不相幹閑散資金,好讓長子們吃獨食?
安邦認為,作為信貸政策,應當是公平合理的,彼此之間不能有矛盾衝突。現在實行地產信貸政策,其實邏輯混亂,讓人莫名所以,非但不能抑制房價高漲,反而加大市場對中央財經政策目標的狐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