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外交戰略的傳統文化底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1 10:31:40  


谷歌關閉中國大陸分公司,遷住香港。
  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1日載文《中國外交戰略的傳統文化底色》,文章說,近來,圍繞谷歌退出中國、力拓間諜案等事件,歐美輿論得出一種近乎一致的印象,那就是今天的中國似乎“底氣更足、腰板更硬、姿態更强”,其志在全球的態勢似乎與當年美國崛起時毫無二致。歐美對華的憂慮和警惕是否客觀、適時,先要分析當今中國外交戰略的指導思想。摘要如下:

和諧倫常是靈魂

  如果說,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外交戰略是以封閉國內以抵禦資本主義侵蝕、輸出革命而建構烏托邦世界為主調的話,那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就是其指導思想;鄧小平時代和江澤民時代的外交戰略則以重回國際社會懷抱、借開放之力促經濟騰飛為主調,其指導思想則試圖在意識形態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尋求某種平衡點。縱觀近年來中國的外交脉絡,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已經超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成為胡錦濤時代中國全球外交戰略的導航燈塔。

  具體而言,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謀略在如下幾個方面支配著胡錦濤時代的全球外交戰略:

  一是和諧世界論。以“文明交流融合論”應對甚囂塵上的“文明衝突論”,以“世界多樣化、文明多樣性”化解“意識形態終結論”、“單極世界論”,以“和平協商解决危機爭端”抗衡“武力威脅及局部戰爭”方式,這些自江澤民時代就漸漸成形、胡錦濤時代又加以發揚光大的全球戰略觀點,背後的支撐理論就是中國傳統的和合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乃是儒家先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名言,應用于國際秩序也應是具有强大道德感召力的。

  二是倫常道義論。將家庭倫理推衍至國家治理進而延伸到國際關係領域,謀求在國際社會中占據道義制高點,雖做不了民主自由的典範,但要做正義、公道的化身,務必在道德上始終保持浩然正氣,方能在國際場合理直氣壯、義正辭嚴,以道德優越感號召全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