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面對中國崛起至今仍在仿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6 11:03:42  


3月28日,吉利與福特簽署了最終股權收購協議。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法國《費加羅報》4月1日載文《一個中國的世紀?》,摘要如下:

  交易終於達成了: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吉利公司獲得了汽車名牌沃爾沃。沃爾沃處於困境已經很久了,合併有可能是痛苦的,而人們是否應擔憂所謂的“中國新經濟帝國主義”呢?這個大國從拿破侖描述的漫長的“沉睡”中崛起,其本質是什麼呢?是掠奪,還是謙遜?是經濟,還是軍事?是負責任的,還是自私的?從對中國實力根源的分析,我們可以獲得一些給未來帶來希望或擔憂的線索。

  經濟增長方面,中國市場如今獨具活力,在2009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占50%還多。但總有更多的人高聲談論這是一個逐漸向外國人關閉的市場,甚至像力拓案所表明的那樣變得燙手。不可否認,經過30年的國際投資之後,中國在技術上的提升可讓該國的一些企業達到一定水準。人們是應該同中國一道獲利並接受這一事實,還是應該因為擔心技術流失,以及由此產生的競爭對手而撤退呢?一些公司如蘋果、諾基亞對全球研發中心進行了大量投入,它們的做法似乎表明,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獨善其身。

  在地緣政治方面,中國在印度洋逐漸打造出的實力令人吃驚:在斯裡蘭卡建設海軍基地,在埃及建立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歷史上一直得到歐洲和美國支持的埃及現在打起了中國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