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根據中國社科院前天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有望在十年後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決策中心,也有望於四十年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聯合早報今天的社論說,儘管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對藍皮書的這兩點預測有所保留,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卻是個不爭的事實。以近期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來說,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莫過於中國在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重躍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世界銀行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減輕貧困,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多年來也確實在這些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於發達國家長期在世行占有高額的投票權重,因此雖然其大多數成員國是發展中國家,它主要還是受發達國家控制。以2004年11月1日的世行投票權重為例,美國擁有16.4%的表決權,而根據世行的條例,任何重要決議都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一國就可以輕易行使否決權。所以,世行一直被指責為美國或西方國家施行有利於它們自己的經濟政策的執行機構。
社論說,在這一次的世行投票權重調整中,雖然美國的權重調低到15.85%,但並沒有影響到其單獨否決的固有權力。吃虧較大的是日本,減少至6.84%。而中國的投票權重,則一下子由2.77%提高到4.42%,超越德英法等發達國家,在世行投票權重排行榜中排行老三。從世行投票權重前三名的變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至少是在世行的影響力,是在上升。相對而言,日本則是在下降。
與排名首二位的美國和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重中,中國本身就得到了1.65個百分點,占了一半以上。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是發展中國家在此次世界投票權重調整中的最大受益者,中國今後有義務也有責任在世行決策過程中,為發展中國家說話,也就是維護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社論說,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必須在世行內,採取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針鋒相對的立場。而是說,中國應該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致接受的遊戲規則之下,通過協商方式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事實上,世行這一次調整投票權重就是各成員國經過多次談判、協商之後達致的妥協方案。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從過去的人口大國崛起成為現在的經濟大國,如無意外也將逐漸發展成為經濟強國,進而成為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的世界強國。換言之,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將在現代世界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且已經被世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
社論說,與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相繼崛起成為左右世界走向的西方列強不同,中國選擇了一條和平崛起的道路。要堅定不移地把這條路走下去,就不能顛覆現有國際秩序,而只能在接受它的前提下,不斷地完善之。中國樂於承擔與其國力相稱的國際責任,對各國顯然是利大於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