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築短命潛規則成中國發展內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4 08:42:07  


 
  政府官員方面,城市化建設的號令下,需要新樓來充斥門面,作為政績工程,表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觀。更重要的是,政府本來70年後方可賣地,但20年的短命建築,可以讓其賣地收入倍增,更能為其增加GDP政績,還能以權力尋租的潛規則獲取隱形收入。勾結商人大撈一把的官員也大有人在。不扼制部分官員的短期政績衝動,在拆遷的鐵錘之下,中國的建築想長命百歲,的確很難。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與電影《阿凡達》中的公司一樣,通常都具有政府支持,以發展為名,強行推進建築規劃,一旦遭遇反抗就實施暴力拆遷。主導中國城市建設的官商在拆與建的“折騰”中實現了“雙贏”,而部分所謂學者、專家,又成為這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

  但是,百姓何以堪?

  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高企,亂象叢生,普通百姓早已無力購房,而拆遷之痛卻一次次剝奪著民眾的財產尊嚴甚至生命,個人權利動輒被官與商以公共利益為由實施侵犯,從而增加了不少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房屋被拆時,民眾常常也被要求在很少或沒有回報的情況下離開家園。

  很明顯,拆遷如果不能造福一方民眾,為其提供更好的安居環境,勢必會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牟取暴利的工具。

  所以,讓城市建築“短命”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拆遷。其表象是的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但其深層原因是權力的不當涉入。《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僅8%的人對所在城市的城市規劃表示滿意。對於城市建築總“短命”的原因,有83.5%的人選擇“地方領導片面追求形象、政績”。

  或許當局還沒有注意到“短命建築”後果的嚴重性,中國大地倘若陷入永無休止的大拆與大建的重複怪圈之中,將引發一連串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問題。中國拆遷之痛時時侵襲這一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肌體。這種拆遷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會產生大量建築垃圾。現在法律規定的商品房住宅產權為70年,比其20年的平均壽命長50年,50年的居住權就如此被生生剝奪了,建築“短命”所造成的“權證在、物業亡”的脫節現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短命建築是一個社會的鬧劇,更是悲劇,是權力、資本集團對公眾福利和社會利益的雙重侵蝕。短命建築所映射的不只是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之痛,更是民眾權利保障之殤,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潛規則向核心經濟領域深度蔓延的表現。倘若造成建築短命的重重潛規則不予破除,不僅將房子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中國人的百年基業之夢無法實現,也會成為中國發展的內傷,因為重複拆遷並非是真正的發展,而是物質、資金與社會資源的虛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