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援外:為更成熟的國家定位展開探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2 09:50:43  


 
  當時,許多中國人最早知道遙遠非洲大陸的坦桑尼亞,是從中國援建坦贊鐵路開始的。60年來,中國向亞洲、非洲、東歐、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區的16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幫助受援國建成了近2000個與當地人民息息相關的各類項目。2000年以來,中國先後4次宣布對外免債。更重要的是,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不附帶苛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內政、注重發展和民生的實效,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和好評。

  客觀上看,這一援外政策在上世紀六十到八十年代為中國贏得了許多國際空間,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無私、反帝反殖民主義的新中國的形象。

後30年:探索與重新定位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中國對自身的政治定位,還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都發生了較上世紀五十到八十年代幾乎截然不同的變化。從中國對自身的政治定位來說,新時期的中國較少將自己視為反帝反殖民的大本營,而開始向西方發達世界全方位敞開大門,擁抱世界先進的科技和文明成果。其間,中國雖然依然堅持無私援外的方針,但中國與傳統亞非拉國家的關係,在中國著力發展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同時,經歷了一個相對比較微妙的階段。

  過去20年,是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從八十年代“蜜月期”轉為近10年潛在競爭關係的20年,也是中國與傳統亞非拉國家關係重新定位的20年;過去20年,既是中國對自身政治定位發生調整,也是中國面對西方世界產生重新心理調整的20年。如果說,過去60年對外援助的前30年,中國因自身政治定位和民族歷史文化因素而採取政治至上的戰略,那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則又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八十年代與西方關係“蜜月期”和與亞非拉國家的關係微妙期;二是改革開放後半段,隨著中國崛起,中國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微妙期以及與亞非拉國家關係的重新整合。

  中國援外工作的重新定位和整合,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在繼續堅持無私援助的同時,中國對外援助也開始拓展多層次、多方位、多國別以及政治和經濟並重的新模式。但客觀地看,現階段的中國對外援助,還是處於探索期和重新定位期,正在為中國未來更為成熟的國家定位展開探索和準備。

現階段援外的兩大使命

  這種更為成熟的國家定位,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中國如何定位和展現一個崛起的大國形象?二、中國如何從心理和國際秩序上定位與西方和亞非拉國家的關係?三、上述定位如何體現在中國的一系列對外行為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