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改革不進則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28 10:21:33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從中國經濟改革的歷程看,這並不難理解。在經濟改革成為主體改革的年代,主導改革的都是具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政治人物和經濟學家。他們在推動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分野問題,或者說他們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政策上,沒有能夠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區分開來。結果,在很多方面造成了社會政策的經濟政策化;就是說,在一些本應當屬於社會政策的領域,經濟政策暢通無阻,甚至推至極端。在西方,新自由主義發生在經濟領域,而社會領域是受國家保護的。但在中國則相反。在經濟領域,主要是國有部門,因為有國家力量的抵制,新自由主義很難發生作用;但在社會領域例如醫療、社會保障、教育和房地產等方面,新自由主義則大行其道,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現在當社會政策成為主體性改革的時候,人們不僅忽然發現,社會領域已經被市場破壞得體無完膚了,更重要的是,進入社會領域,尤其是醫療、教育和房地產的既得利益已經變得無比強大,能夠有效抵制政府的任何改革了。於是乎,人們開始懷疑市場經濟。再者,社會政策改革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實現基本社會公平和正義,國家和政府的作用因此凸現出來。很多人開始用社會政策的思維套用到經濟政策上,懷疑經濟領域的市場作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社會改革者和經濟改革者一樣,沒有能夠區分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正如社會政策不能經濟政策化,經濟政策也不能社會政策化。在經濟政策領域,不能無限誇大國家和政府的作用,正如在社會政策領域不能過分誇大經濟政策的作用。

社會領域和經濟領域存在矛盾

  實際上,在社會領域因為新自由主義入侵變得過度市場化的同時,在經濟領域,中國面臨著的是市場化不足的問題。近年來,經濟領域的市場化不僅沒有深化,而且有減低的趨勢。這尤其表現在國有企業部門。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和市場沒有關聯。朱熔基改革時代,在實現企業公司化和法人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日後改革沒有能夠深化下去。國有企業的行為仍然不是市場主導的。這表現在多個方面,主要在政府和企業的關係上。政府仍然視國有企業為自己的“自留地”,政府可以隨意向其屬下的國有企業提取利益;國有企業也仍保持著行政級別。儘管很多國有企業想放棄行政級別,但政府不想放棄,因為政府想用這一政治方法來控制企業。另一方面,既然國有企業不是單純的企業,那麼它們就要利用政治和行政權力來搞壟斷,形成人們所說的權貴經濟,或者權力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