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11月訪問印度時,他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新加坡《海峽時報》1月12日載文《印中關係:亞洲的制衡行動》,摘要如下:
去年,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領導人都訪問了印度。印度經濟一直以每年超過8%的速度增長,這使它在貿易和投資方面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當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11月訪問印度時,他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薩科齊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也是如此。但最後一位訪問德里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絲毫未提及這個問題。
官方的聲明強調印度與中國之間的友好關係,而一些貿易分析人士認為,這兩個巨大市場將成為經濟上的“中印大同”(Chindia)。溫總理幾年前訪問印度時,他簽署了全面的五年戰略合作協議。正如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當時所說:“印度和中國可以共同重塑世界秩序。”
這些講話表明兩國關係有了明顯的變化。然而,在表面以下暗藏著戰略焦慮,尤其是在印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印度的三倍,增長速度比印度快,國防預算一直在增加。邊境爭端仍未解決,兩國都在爭奪對緬甸等鄰國的影響。
但是關於印度將成為未來大國的討論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印度人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會出現一個由美國、中國和印度支撐的三極世界。印度有12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到2025年可能超過中國。牛津大學的維賈伊•喬希指出:“如果我們按照目前的趨勢推斷,印度在國民收入方面將在25年內成為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幾十年來,印度受制於有些人所說的“印度式經濟增長速度”——每年略高於1%。自 1947年獨立之後,印度實行一種重視重工業的內向型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