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好萊塢到蘇富比 中國頂起半邊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5 11:05:07  


 
若想成為世界強國就要實現文藝復興

  初版印刷數量就達50萬册,在全球10個國家出版翻譯版本、新書一出就成為暢銷書的“威力”更了不起。這就是1月18日在北京友誼賓館咖啡廳裡見到的小說家餘華。憑借《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在韓國家喻戶曉的餘華可謂是在魯迅等古典小說家眾多的中國小說界掀起新老更替熱潮的主角。中國文學界目前由指代第三代作家群體的“先鋒派”領導,而餘華就是其中的招牌人物。

  餘華說:“為了按照自己的方向創作,我沒有加入政府只讓著名作家加入的作家協會。”餘華笑著對記者說:“如果按照政府希望的方向寫文章,韓國讀者會喜歡嗎?”餘華不愧為代表中國的小說家,為了世界各國的讀者,他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緊。他說:“今天的採訪結束後,明天要去埃及和讀者見面,幾天後還要去台灣和讀者見面。”在當天的採訪中,記者沒有問及餘華的收入。因為,出版社方面在採訪前告訴記者:“作家是藝術家,問他們拿多少版稅或收入會讓他們不高興。”但在離開咖啡廳時,對中國最佳小說家的經濟狀況有了一定的了解。餘華拒絕了記者要買單的提議,然後從自己的後兜裡掏出錢夾,記者看到裡面裝滿了100元面額的人民幣。

  擁有製造業硬實力的強國中國現在又開始迅速發展成為文化軟實力領域的強國。得益於世界最大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擁有13億人口的最大消費市場等經濟基礎以及身為兩國集團(G2)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中國開始作為“文化生產國”受到關注。擁有社會主義體制的獨特素材和視角的文化作品開始席捲資本主義市場,受到西方收藏家、投資者和讀者的熱烈歡迎。中國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後的30年來,一直提倡“學習西方文化,重新解釋後進行宣揚”,同時大膽投資。因此,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現在在美術、文學、電影、表演等幾乎所有文化領域都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

宣揚文化的“兩大一新” 

  從權威主義體制的特點上看,向往延伸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反映了中國政府的戰略和意志。1月19日在北京朝陽區中國藝術研究院見到的副院長王能憲就中國的文藝復興表示:“中國若想成為強盛大國,經濟和文化要同時復興。”王能憲是中國文化專家,曾擔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和培養中國文化官員的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他說,中國政府是在“2002年前後”開始關注培養文化產業。他介紹說:“從2007年10月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全面開展,目前已經進入穩定局面。”

  王能憲指出:“要實現文化大繁榮和大發展的所謂‘兩大一新’成為當時會議上的熱門話題。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政府決定重點培養軟實力後,於2002年率先進行了設施投資,包括國家大劇院和國家博物館等建築。文化官員紛紛前往國外,學習外國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再使其重新蛻變成中式文化。現在,我們開始向世界宣揚落地生根的中國文化。”

  王能憲2004年擔任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時,曾率領各省文化部代表訪問了韓國和日本。此行是為了研究和學習韓、日兩國的軟實力。他說:“文化部的代表們分為兩組,一個組訪問法國,一個組訪問韓國和日本。我當時帶領的是韓國組。2004年第一次訪問韓國和日本時,感覺韓國和日本當時的軟實力已經非常了不起。當時韓國電視劇和飲食剛剛開始在中國流行。”結束訪問後回國的王能憲參與了《中國文化如何應對WTO》、“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建設叢書”等中央政府的規劃起草工作。他說:“當時下定決心要取其長處。然後進行再分析,並以中國方式進行再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