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成為新的世界銀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8 07:56:55  


 
獨特援助模式彰顯軟實力

  這些受資助國政府據說都對中國的援助方式感到滿意。首先,中國的“技術援助”配套裡並不包含昂貴的顧問費用,這一點恰恰是許多援助機構飽受詬病的地方。其次,中國的援助並不要求項目開工前的“代表團”訪問——一幫從援助機構總部遠道而來的官員大駕光臨,當地官員只好放下日常事務陪他們四處參觀貧困狀況,安排一場所謂的“開發之旅”。第三,中國的援助在較少繁文縟節的情況下快速進行,沒有冗長的談判和堆積如山的項目文件,即被許多學者和項目執行者譏為“支票外交”的做法。最後,中國提供的援助也沒有必須遵照環境保護措 或社區參與等限制條件,歷盡艱辛的“利益相關者”咨詢過程—一比如世界銀行資助的老撾南屯2水電站工程就耗費了近10年時間來咨詢——在中國的援助項目中根本就不需要。

  中國獨特的援助模式是“軟實力”戰略的主要支柱之一。除了提供低利率和優惠貸款,這種模式還向全世界輸出了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

  隨著經濟關係的深化,文化聯繫也進一步發展。孔子學院在斯里蘭卡和尼日利亞等地迅速出現以推廣漢語。除了這些語言項目,還有中國雜技團的定期巡演。

外界對中援歡迎大於恐懼

  但與此同時,外界對這些看似善意的貸款行為也開始感到擔憂。中國的資助往往著眼於對自然資源的開採,尤其是石油和礦產。環保分子擔心如果這些貸款不附帶更嚴格的“綠色”條款,不受節制的開發將導致資源枯竭。

  此外,中國的援助配套通常會採用自己的技術和勞工,這意味著受援地區的居民只能得到有限的就業機會和技能培訓。

  對信息披露和透明機制的要求也一再被強調。中國目前還沒有類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下屬的發展援助委員會這樣的機構,發布成員國全球援助資金流向的年度報告。此外,也沒有一個像2005年《巴黎有效援助宣言》所呼籲的統籌性機制,以確保中國的援助能和受援國家的發展戰略步調一致,或者建立一個與其他雙邊或多邊援助方進行協調的論壇。對中國的援助開始變得獨斷專行的擔憂已口益增加。

  中國正崛起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發展援助參與者,類似的關注因此將不斷增多。但總的來說,世界對中國的援助還是歡迎大於恐懼的。

  那些致力於推動平等和包容性發展的人,希望中國的援助成為一個統一國際援助者體系的組成部分。這需要公平和公開的規則、共同的責任機制及可持續的發展目標,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

  在一個因大多數發展援助計劃對緩解區域性貧困成效有限而感到疲憊的世界,中國在世界各地日益擴大的角色為重建全球經濟援助和資助的結構提供了許多機會。但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制定一個計劃,而中國必須參與這個計劃的制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