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的一家塑料玩具廠。 |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德國之聲4月27日報道《中國“世界工廠”頭銜即將成為歷史?》,摘要如下:
中國一直被稱作是“世界工廠”。國際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以尋求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潤。然而,隨著工資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趨勢漸強,中國告別“世界工廠”這個本不是十分光榮的稱號也許指日可待。
華南勞工緊缺 企業紛紛遷離
當今年春節過後,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沒有回到他們原先在南方務工的地方時,就有不少外國企業看到了一個轉折點的來臨。由於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工人的不滿抗議情緒,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收入減少,這些企業本來就已經面臨重重危機。儘管雇主提高了工資,但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許多工人現在已經不願意從事單調機械的操作,而過去,正是因為有大批從事這種勞動的工人,中國才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
在廣州郊區的一家工廠裡,一位女工在縫紉機前縫制踝關節矯正器上面的海綿墊。穿過走廊,另一些女工正在摘取手術台專用一次性枕頭上的鬆散線頭。廠房大廳的盡頭,還有一個年輕女工正在將固定用尼龍搭扣粘貼在受傷四肢專用的冰袋上。不過,在今年之內,這些工作崗位就全部撤銷了:這家公司的美國老板查爾斯•哈普(Charles Hubb)要把其大部分生產業務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跟他一樣的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出口企業,他們都遷移到了勞動力更低廉的中國內陸省份,甚至幹脆遷到別的國家。對於觀察人士來說,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宣告中國作為全世界廉價生產中心的日子即將結束。
廣州一家小型服裝廠的銷售經理Andy Lin表示,老板在江西北部又開了一家工廠,以應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價格和勞動力的缺失。那裡的工人每天工作14個小時,其中包括1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他們生產的男士襯衫銷往日本、以色列、韓國和墨西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