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增長近三成,貿易逆差10.2億美元。 |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5月5日載文《中國貿易條件變差之後》,摘要如下:
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出現了10.2億美元的貨物貿易逆差,雖然量很小,卻是2004年第二季度以來的首次,尤其是考慮到2008年的巨額順差,變化的確顯著。
第一季度出口有季節性偏低因素的影響,季節調整後,第一季度的貨物貿易仍為小幅順差。但是,從2009年開始,季調後順差迅速下降,占GDP的比例更是大幅度下降。
對於擴大進口以減小貿易順差的政策來說,這似乎是個好消息。然而,第一季度進口額的大幅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進口價格的上升造成的,而進口實物量的增長率,反而不及2002年以來的平均水平。按季度數據算,今年第一季度的貿易條件(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的比例),打破了2008年第三季度的低記錄,創1993年以來的最差水平。
最近幾年,貿易條件最好的季度是2009年第一季度,那時金融危機大大影響商品價格,進口價格達到幾年來的最低點。從2009年第二季度起,進口價格快速上升。與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進口價格比出口價格多上升了約25%。按此計算,貿易條件惡化可以導致超2萬億元的年度國民收入損失。
在貿易條件大幅變化的時候,國民收入的真實增長率可能與按生產法計算的GDP真實增長率有相當大的不同。貿易條件惡化使國內生產出來的同樣數量的產品換回了較少的商品。在名義額上,國民收入核算的等式是成立的,但是消費和投資的價格漲幅高於國內生產者價格的漲幅,由此引起了國民產品生產和使用的真實增長率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