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震災時期”中日關係的新走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9 12:06:09  


 
  一是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習近平強調,中方始終將中日關係放在外交戰略全局的重要位置,願同日方一道,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牢牢把握中日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自日本震災以來中國領導人利用各種場合已不止一次傳遞了相同的訊息。其中核心內容是增進中日政治互信,尤其是保持中日領導人的密切互動與溝通。日本政府也多次表示對改善兩國關係願望強烈。定於本月21日在東京舉行的第四屆中日韓首腦會晤,能否順利實現自“撞船事件”後的首度“溫菅會”,一掃去年兩度“走廊寒暄”的尷尬,將是一個重要測定指標。

  二是改善兩國國民感情。大地震讓日中兩國再次體認“患難知真情”。此次菅直人首相請高村正彥團長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日本地震發生後給予的同情和援助,鳩山由紀夫也稱讚中國的“友愛精神”。習近平專門指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在中日兩國往昔恩怨尚未消解的情況下,民間交往有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也可以豐富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實質內涵。

  三是加強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習近平特別表示中方願與日方加強在抗震救災以及災後重建等方面的合作。此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胡錦濤主席提出了“亞洲人民是一家”,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新理念。中日兩國同是自然災難多發國家,中國四川震後重建三年創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目前日本出台復興計劃,重建家園,中國“感同身受”。世界兩大重要經濟體合作開展災後重建,將成為中日戰略互惠的亮點之作。

  四是妥善處理兩國間的敏感問題。目前中日領土之爭端、歷史之歧見尚未消除,但爭紛並不意味升級惡戰冷戰,關鍵是要從大局出發,求大同存小異,增進戰略互信,擴大共同利益。單方面挑起爭端,上演類似“扣船事件”,必將激化矛盾。中日兩國和則兩利,爭則兩傷。

  有媒體分析,為了迎接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不惑之年”,中日高層都有意打破自“扣船事件”以來兩國關係的低迷狀態。而陷入四面楚歌的菅直人政權早在地震前已放風欲與中國重修好,並首次啟動“中國問題懇談會”,探討改善中日關係。菅直人曾表示:“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而明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願意在文化、經濟、政治等多方面重建日中關係。”菅直人還謀求年內訪華,以實現中日領導人隔年互訪制度。

  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日本已變得急躁不安。中日兩國發展世代友好,永久和平,將是一個是長期的過程,尤需“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牢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安排新一代領導人習近平會見日本政要人士,闡述外交主張,相當耐人尋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