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懷疑論”者重集結 難阻中國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1 08:49:17  


 
  四、儲蓄:超過50%的國內儲蓄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好處。它能給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投資提供資金,並且其加強外匯儲備的緩衝能力,減少中國受到的外部經濟衝擊。如今,中國準備利用一些剩餘儲蓄來促進經濟由外需型變成內需型的轉變。

  五、城市化:過去30年,中國城市的人口從20%上升到46%。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在未來20年,中國將有3.16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這樣一個空前的城市化浪潮,將為基礎設施投資和商業及住宅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然而,供應方卻對過度投資和“幽靈城”一直有恐懼,沒有給予高漲的需求應有的重視。

  六、“唾手可得的目標”——消費:私人消費占中國GDP的比率是所有經濟大國中最小的。通過創造就業、增加工資及關注社會保障體系,“十二五”規劃很可能大幅提高可支配消費開支。到2015年,消費占中國GDP的比率可能增加5個百分點。

  七、“另一唾手可得的目標”——服務業:服務業占中國國GDP的比重,遠低於全球水平。服務業是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的策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大規模和交易型產業如分銷(批發與零售)、國內運輸、物流供應鏈及酒店和消閑業。在未來5年,服務業占中國GDP的比率可能增長超過4%的目標。這是一種勞動密集、資源節約和環保型的發展模式,恰恰是中國下一階段發展所需要的。

  八、外國直接投資:中國一直對追求效益和想要在其市場分得一杯羹的環球跨國企業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這種投資給中國帶來了能加速其經濟發展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系統。中國即將實行的增加消費再平衡,意味著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可能調整——從製造業轉到服務業——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九、教育:中國已在建設人力資本上取得了巨大進展。如今,中國的成人識字率接近95%,中學入學率高達80%。在最近一項“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中,中國上海的15歲學生在數學和閱讀項目中名列全球第一。現在,中國大學每年的畢業生中有超過150萬名工程師和科學家。這個國家正穩步朝知識型經濟穩步前進。

  十、創新:中國在2009年有約28萬份國內專利申請,數目在全球名列第三,僅次於日本和美國。在國際專利申請方面,中國則排名世界第四,而且專利申請的數目與日俱增。與此同時,中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時,研究與發展開支占GDP的2.2%,比2002年翻一番。這符合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把以創新為基礎的“戰略型新興產業”作為新著眼點的目標。這些“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節約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設備製造、可再生能源、可替代材料和使用可替代燃料的汽車。目前,這7個行業占中國GDP的3%。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把比率提高到15%,達到產業鏈的顯著提升。

  耶魯大學歷史學家喬納森•斯賓塞早就警告說,西方一直傾向於用看待自身的眼光來看待中國。對中國家庭手工業持懷疑態度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西方,戰略已經成為一種相互矛盾的概念。然而,中國卻通過一種過渡性框架的安排,來解決它在可持續發展面對的約束。此外,同被困在一個功能失調的政治困境的西方不同,中國不僅可以堅持,也有能力來實現其戰略。所以,我們應該相信中國可以成功。(史蒂芬•羅奇 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