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泰劇何以替代日韓劇走紅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4 08:14:48  


 
  一位電視劇發行人告訴記者,泰劇學到了韓劇的精致,也學到了美劇的叙事,加上主角陽光靚麗的面孔,的確讓人很多中國觀眾眼前一亮。泰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框架,也很符合中國傳統苦盡甘來大團圓的審美習慣。

“不可替代性”有待開掘

  不過,在有評論稱泰劇超越韓劇走紅中國的同時,泰劇至今沒有一部作品像《大長今》那樣在中國家喻戶曉,也說明正在被消費熱潮拉動的泰劇引進熱,需要警惕泰劇熱或許會曇花一現。就連泰劇明星Bie也對中國媒體坦言,泰劇劇情靠男女之間的“羨慕嫉妒恨”推動,要麼是兩女爭一男,要麼兩男爭一女,人物關係“糾結”,但太多雷同。

  “泰劇眼下的熱潮,和泰國影視業的工業強勢有關。同時,因為目前尚處於引進初期,泰劇的開價不高,所以相對而言泰劇性價比很高。”一位在影視節目市場翻看泰劇廣告的視頻網站購片人告訴記者,泰劇引進多了,也被不少觀眾看出了“破綻”:泰劇的表演都比較“過”,用一些觀眾的話形容,演員“很咆哮”。劇中有個反派的配角也是“必須的”,為爭奪戀人出現的假裝病、真絕症,或者車禍、綁架等情節,在泰劇中也很常見,甲劇和乙劇的區別也只是排列組合的不同。

  反觀1996年,韓劇《愛情是什麼》在央視首播時,主力收視對象是40歲以上的觀眾。後來的《大長今》、《藍色生死戀》、《回家的誘惑》等韓劇,故事內容和叙事風格涉及古裝、偶像,懸念、勵志,在差異中滲透文化,然後再覆蓋不同的收視人群,是韓劇跨文化營銷的成功策略。而目前中國大陸引進的泰劇,劇情大多“糾結”於戀愛關係,風格也是單一的偶像路線。從內容到形式,都是針對“80後”、“90後”觀眾的“點射”。一旦觀眾人群喜新厭舊,泰劇遭遇審美疲勞的可能性會非常大。

  “如果說韓劇、日劇大多是有文化特色的‘韓國燒烤’和‘日本料理’,那麼目前引進的泰劇,大部分都是好看的‘冰激淩’,充其量是米仁冰激淩,談不上什麼風格特色。”一位中國大陸制片人說,假如只有“視覺文化新大陸”的偶像劇,泰劇就缺乏了“不可替代性”。而對於任何一種文化產品而言,不可替代性才是面對市場競爭的“終極武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