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塢”尚難抗衡好萊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0 16:34:35  


汶川大地震後,“夢工場動畫”首席執行官卡森伯格帶著《功夫熊貓2》團隊來到成都采風,夢工場動畫把他們看到的四川的、符號般的細節,放進了這部電影裡。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印度和平與衝突研究所網2011年12月31日載文《“中國塢”:尚不及好萊塢?》,摘要如下:

  華語電影主要由三個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大陸、台灣和香港電影。在毛澤東時代,大陸電影是一種宣傳工具,內戰史詩是主要題材。然而,人們有必要回顧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業的發展,來判斷中國電影是否已經成熟。中國電影業能否在國內外與好萊塢競爭?中國政府和電影界建設“中國塢”、實現上述目標的戰略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電影的主題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在1997年之後,大陸電影業經歷了一股新浪潮。作為宣傳工具的電影被賦予人文主義色彩,同時也被商業化。2005年後發行的《集結號》和《雲水謠》等電影弱化了政治主題。《雲水謠》根據一個凄慘的愛情故事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台灣女孩和加入解放軍的醫學院學生生離死別的故事。其明星陣容包括大陸和台灣的演員,但也吸引了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的觀眾。

  這些努力使中國電影業進軍國際電影市場具備了正確的要素。2000年發行的功夫電影《臥虎藏龍》在國際上受到好評,獲得200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就所拍攝的電影數量和票房收入而言,中國的電影業居世界第三。許多中國電影公司也開始向海外市場拓展。例如,博納影業和華誼兄弟決定與北美第二大院線AMC合作,創辦華獅電影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人還模仿好萊塢的電影製作風格和主題,並在其中融入中國文化和歷史題材,如《功夫》等電影。中國政府大力支持電影業,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

  然而,問題在於,即使政府和電影業共同努力,中國電影仍無法取得所期望的那種成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