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呼聲緣何高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9 07:54:56  


鄧小平南巡談話20周年、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呼籲中國進行改革的聲音持續高漲。
  中評社香港2月29日電/美國《僑報》2月28日載文《中國改革呼聲緣何高漲?》,摘要如下:

  鄧小平南巡談話20周年、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呼籲中國進行改革的聲音持續高漲。專家學者發聲力陳改革,官方《人民日報》高調呼籲改革,從民間網絡到黨報官媒,如此廣度的“改革”呼聲,中國近幾年來較為罕見,其背後緣由值得探究。巧合的是,世界銀行也發表報告,建言中國展開深層次改革。

  顯而易見的是,改革呼聲的高漲在於時機特殊。第一,在深化中國改革的鄧小平南巡談話20周年之際,再抒改革期盼,借事言志,名正而言順;第二,在全國“兩會”大幕即啟之際,發力呼聲改革,在每年一度的參政議政高潮之中,可引發廣泛討論;第三,今秋中國下一代領導人即將亮相,將對改革意願施以影響。從中共近兩年的“回應公眾關切”施政亮點來看,這一點毋庸置疑。

  時機促成改革呼聲集中,形勢則使改革呼聲不斷。形勢之一,中國發展的內在邏輯。30餘年來,中國以改革促發展,但伴隨發展而起的,也是叢生的問題:腐敗難消,城鄉差距拉大,社會矛盾頻發,道德問題突出,這致使民眾每遇到社會問題,就抱怨於國家體系,大陸網絡上的紛湧意見,就是發展帶來問題的另一種體現。因此,進行改革,解決矛盾實屬必然,近兩年廣被海外關注的重慶模式、廣東模式,就是針對這些問題付諸實踐的改革探索。

  發展帶來問題,更有所面臨的瓶頸。改革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也為中共執政合法性奠定新的基礎。2010年中國大陸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達到中等偏上國家水平,中國如欲實現經濟發展,鞏固執政合法性,就將面臨世行所定義的“中等收入陷阱”難題。而破解這一難題,就意味著原有經濟模式的改弦更張,以改革的方式,進行發展經濟的戰略調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