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政治變革注定是個漫長的過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11:29:44  


 
中國政治變革的風險極高 

  許多專家學者對政治改革抱有很高的熱情和期待,中國的老百姓也對政治問題非常關注。而作為執政者,他們要推動政治改革,必須對改革的風險進行評估,沒有誰有決心去推動一項風險極大、不確定性很強的改革政策和措施。例如,搞西方的民主,西方的民主在西方有些國家是搞得很好,可是,有不少發展中國家搞了西方的民主,也並沒有變得象西方那樣政治廉潔、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事實證明,西方式的民主並不是與政治廉潔和經濟發達必然聯繫在一起的,其結果是,在有些國家成了“優質民主”,在有些國家成了“劣質民主”。很有可能,這些東西到了中國,也會變成另外的東西。中國有個成語叫“南橘北枳”,意思是說,南方的橘子移植到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誰能保證中國推行西方式民主,就能解決腐敗和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就能確保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呢?說不定腐敗和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會更加嚴重,社會秩序會變得非常糟糕,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動蕩,經濟發展也會停滯不前。 

  在這樣一種高風險狀態下,誰敢拿中國這樣大的一個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命運去下賭注呢?並且,改革是一條不歸路,一旦啟動,想回到原來的起點就不再可能。更何況,中國現在基本上已經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能夠在確保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強國家實力。我相信,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再經過十到二十年的發展,當經濟更加發達,人民生活質量更高的時候,推進政治變革就會變得更加容易,人民的政治權利就能得到更多的保障。

中國政治變革的阻力很大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政治變革的過程就是利益調整和價值重新分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得利益者必然會想方設法地維護其既得利益,從而阻礙政治變革。一種政治體制的歷史惰性,或者說對新政治體制的成長所產生的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在這種體制中掌握政治權力和其他各種社會資源的既得利益者。當前,中國社會中的既得利益集團本來是在改革過程中形成和成長起來,但是,現在卻成了進一步改革的阻力。如果不能克服這種阻力或者協調好其中的利益關係,就難以推進中國政治變革的進程。 

  中國政治改革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整體性,特別是由於政治改革涉及到政權機關及其相關人物,這也使得政治改革面臨很大阻力。中國政治體制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但是中國既有體制具有深厚的根基,改革的難度非常之大。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認為:“如果一個社會在其傳統階段具有相當高度發展和自治的官僚結構,那麼它自身這種結構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在適應更廣泛的參政情況時將面臨著更多棘手的問題。”由於這種阻力的存在,中國政治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嚴重滯後於經濟改革,其權力高度集中的弊端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人治的狀況也沒有完全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