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害怕和憎恨中國徒勞無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5 09:23:29  


5月3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結束後,王岐山、戴秉國和希拉裡、蓋特納等在草坪上合影。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美國《福布斯》5月3日載文《我們對中國的恐懼和憎恨是徒勞的》,摘要如下:

  在美國,有時候談起中國,很難區分人們爭論背後的情緒是恐懼還是憎恨。或許這兩者糾結在一起,像莎士比亞在《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中所說,“我們憎恨之時,常即我們恐懼之時”。

  在主導全球超過一個世紀之後,美國及其民眾對中國的崛起有些不能安然處之,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那些數字就擺在那。中國龐大的人口及經濟實力,使之成為50年來美國霸業理所當然的頭號挑戰者。

  美國對中國的依賴進一步擴散這種恐懼。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有望在未來十年超越美國。中國又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最重要的是,中國是美聯儲之外的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

  對中國惡語相向,更像是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日益增加的自卑感和依賴感的反映,以及對中國不願採用西方理念來管理國家和經濟的不滿。中國堅持自己的道路——集中精力在國內事務,對西方要求保持免疫力,堅持共產主義。

  不少人拿當下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對日本的不信任相提並論。對日本的不信任部分出於種族主義,這也適用於中國。但不信任也源於對經濟實力威脅到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那種恐懼。這對今天的中國同樣如此。很多人力專家看到美國就業崗位減少,就歸罪於中國及其廉價勞動力。美國眼看著所有產業全都轉移到中國。讓中國看起來更具威脅的是,不像日本,中國對加入西方俱樂部了無興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