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中國企業海外被潑污水 外企懼競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4 01:14:11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封面報道聚集中國企業在海外遭到的質疑和阻礙。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記者 梁棟編譯報道)中國企業的海外之路可謂走得既風光又坎坷,一方面依靠高品質低價格,中國企業迅速佔領海外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卻頻繁遭遇“威脅他國國家安全”的質疑。其中,華為公司的遭遇尤其突出。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報道發問道——《到底誰在怕華為?》。文章稱,“技術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並不是最本質的原因。限制中國企業僅僅可以令某些政客滿意,但卻既無法保證網絡安全,又會影響經濟發展。文章稱,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種種阻礙行為的背後,實際上是外國企業害怕且無力同中國企業競爭的現實。

  文章稱,中國企業已經開始贏得全球世界的“頭把交椅”。前不久,中國華為公司超越了瑞典愛立信,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雖然許多外國人仍然無法正確地念出華為的英文名字“Huawei”,但華為正逐漸成為強有力的世界企業,足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與對手“近身肉搏”。

  文章稱,華為的崛起緊隨在海爾和聯想之後。現在,海爾已經是世界領先的白色家電製造商,而聯想也正挑戰著全球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惠普的地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隨之而來。

  作為一家私人企業,華為是中國企業進入西方市場的領頭羊。文章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師。在企業起步期,華為在中國也曾經歷苦苦掙扎,努力贏得用戶的階段。在企業採取了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後,華為現在已經發展到在海外市場可能贏得大批的用戶。

  在歐洲,4G的電信網絡市場中,華為擁有超過一半的份額,已經成為了歐洲移動通信市場中強有力的競爭者。現在,華為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年收入320億美元、擁有14萬雇員,用戶遍及140個國家的“電信王國”。高品質低價格令華為贏得了市場,也受到了尊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