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戰略野心”或將美趕出西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3 09:23:22  


 
  南緯35度的定界,完全涵蓋了南非、澳大利亞,橫跨新西蘭。這樣遼闊的疆域全部劃定在中國軍事力量的有效行動範圍,顯示其及其強烈的海權思想和對能源,尤其是礦產、資源的世界性以來。 

  今天,在中國甚至其他亞洲國家前往南非的班機上,幾乎可以發現超過50%的乘客是中國人。中國人在南非、安哥拉、坦桑尼亞、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積極尋找各種礦產資源,對澳大利亞的礦產也在思索獲取。因此南緯35度正是中國的能源海上生命線能夠延伸的邊界,完全涵蓋了整個南海,因此上述中國軍隊的論文才聲稱“要在南亞、東亞實現主導型軍事存在,有效控制南海”。 

  這裡明確表達了要取得對印度的軍事優勢設想,否則如何在南亞實現主導型存在?其背後實際上時希望有效控制印度洋,進而確保進入非洲的海上戰略通道,以此為依據,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海軍,在了解這一理論背景之後,就不難發現中國建造航母的真正目的。 

  東京30到165度,涵蓋了地中海的一部分、非洲的幾乎一半、全部勘察加半島和整個澳大利亞、關島、眾多太平洋小國。這已經超越了第二島鏈的勢力範圍。論文聲明:要把中國的安全保障拓展到第二島鏈之外,確保在第一島鏈內外的較大軍事優勢。與誰相比的“軍事優勢”?當然首推美國,這意味著中國的海軍力量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把美國的海上勢力範圍從第一島鏈內完全排除,至少在發生戰爭的時候,也能夠確保對美國海軍的優勢。這一設想可以看出,中國軍隊的控制島鏈理論淵源超出了要“解放台灣”的要求。論文還提出了對北極地區的權益要求。這一點已經不止一次地在中國軍隊內部公開討論。之前曾經提出過要建造大型破冰船的計劃。非常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甚至沒有公開表示國對俄羅斯、加拿大在北極利益問題上的態度。最後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天軍”建設的問題,提出了要“有限控制”地球靜止軌道(含)以下空間,並有一定的深空行動能力。由此看來,中國的“天軍”計劃的第一步是圍繞控制靜止軌道以下的空間發展,俄美的偵察衛星大多活動在這一空間。總體上,上述中國的“社會主義新邊疆”與蘇聯時代相比,更具備立體性,要支撐如此龐大的勢力範圍,勢必要更大程度發展海軍、海軍航空兵、彈道導彈和天基武器。同時與美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日本、東南亞國家的“利益邊疆”的衝突無法避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