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清台灣知府後代北京抵台 感動談保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5 12:07:36  


前清台灣知府周懋琦後代周啟厘,望見台南大觀音亭迄今保存周懋琦的匾額“以祈甘雨”相當感動。(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10月5日電(記者 趙家麟)前清台灣知府周懋琦在《全台圖說》中標示釣魚台為中國固有領土的史證,日前被馬英九引為強調釣魚台主權的重要史證。周的後人周啟厘5日受邀抵台出席周懋琦與祀典興濟宮研討會,對於歷史的機緣與現實結合,周啟厘說“感動,只有感動!”

  高齡八十的周啟厘,是前清知府周懋琦(周氏33代)的曾孫(周氏36代),目前家住北京,從汽車技術部門退休已20餘年,此次受邀由女兒陪同到台南的大觀音亭興濟宮參加秋祭大典及周懋琦的研討活動,卻巧合的逢上與周懋琦密切相關的釣魚台爭議。

  原來,馬英九在今年9月14日引用清朝文獻記載釣魚台的談話,就是出自周懋琦。主要內容是指馬英九最近在蒐集釣魚台史料時,看到前清台灣知府周懋琦寫的《全台圖說》,內容清楚記載“山後大洋有嶼名釣魚台,可泊巨舟十餘艘”。

  周啟厘表示,周懋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標示了釣魚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鼓舞了當前兩岸愛國、愛島的保釣人士,在為此圖所撰寫的跋文中指出,該圖除了為台灣漁民能避風躲雨作為依據,更強調了該圖作為戰守之重要性。

  周啟厘說,這些話對他們周氏後人來說,非常感動。歷史的機緣和現實緊密的結合,彷彿祖先及時地回到了我們中間。聯想到周懋琦在擔任前清知府期間,以滿懷愛國佑民的深厚感情,做鄉過一些貢獻,例如修城牆、建水庫、築砲台、興水師、平夷蠻、抗倭寇等,台灣人民對其心存感念。

  周啟厘表示,周懋琦嚴以律己、認真做事的精神,在其後來重遊台南安平時的詩句,道出當時歷史環境下,沈重的心情及無奈、難過:又泊平安渡,扶檣望歸遊。人家連斷嶼,城郭枕寒流。千首詩何益,三年政未成。吹簫重過此,牢落不勝情。

  周啟厘引領記者到台南大觀音亭門前的有周懋琦於周治11年(1872年)落款的匾額“以祈甘雨”,以及相鄰的興濟宮門前,周懋琦在光緒8年(1882年)介紹保生大帝信仰給台灣人民的對聯:“秉筆陋元臣醫藥神靈宋史漏收方伎傳/熙朝修祀典馨春朔望清時合祭觀音亭”。

  前清知府與台南大觀音亭興濟宮結下不解之緣,周啟厘先在今年4月初踏台南探尋先人遺跡,此次再以周懋琦後人受邀參與祭典及研討會,望匾聯而緬懷先人,周啟厘不禁長嘆一聲“感動,只有感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專題: 日本釣魚島玩火 中國強硬應對挑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