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尼雷爾國際機場,開始對坦桑尼亞進行國事訪問。 |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5日載文《中國外交的利益與價值》,摘要如下:
在注重象徵意義的大國外交,一國新領導人上任後首個出訪的行程,通常都會被賦予更多的政治解讀。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接棒後選擇訪問北方強鄰俄羅斯,及傳統上中國外交著力較深的非洲大陸(坦桑尼亞、剛果、南非),並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無不展現出更強烈的獨立外交色彩。
與前任胡錦濤2003年第一次出訪時,借在法國參加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之便,與部分西方國家領導人見面的安排不同,習近平此行非但沒有與任何西方國家領導人碰頭,更出席由新興經濟體組成、獨立於西方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金磚國家會議,隱然有欲與彼分庭抗禮的態勢。自北京提出“大國崛起”從口號逐漸成為事實,期間又不斷遭遇由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鼓吹“中國威脅論”的糾纏,習近平首次出訪的行程安排,顯然充滿了豐富的外交信息量。
無論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或基於實際經貿利益,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視自然不言而喻。中俄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以及在面對西方社會時相對一致的利害關係,無不決定兩國必然要在外交上使用比較接近的語言。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對於能源輸入的依賴日益顯著,加上全球石油能源主要輸出地區的中東,其區域形勢在美國外交主導下卻一直無法穩定,對比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不間歇動蕩,以及伊朗核危機方興未艾,擁有巨大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並願意出口資源的俄羅斯,當然在中國外交戰略思考里占據主要地位。
中俄雙邊關係所涉及的龐大利益,僅體現了俄羅斯在北京外交戰略里的部分價值。習近平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時指出,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中國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強有力的中俄關係是維護國際戰略平衡的重要保障。同日,習近平參觀了俄羅斯國防部,成為第一個參觀俄羅斯作戰指揮中心的外國元首。這些言行的高度針對性意涵,相信不會被所要傳達信息的對象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