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博鰲論壇顯示:中國向世界性角色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11:55:56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教授最近出版新書《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大國》(China Goes Global – The Partial Power),描述了中國新的國際地位,以及與之相對照的,中國國內民眾對本國國際角色看法的差異性。他注意到,在討論中國的世界角色時,許多中國人仍感到困惑。對於中國在世界上變得這麼重要,他們還不適應。但中國仍在快速增長,因此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重要。

  當然,語言是中外溝通的一個障礙。雖然中文課近年來在西方學校變得流行多了,但絕大多數外國人在一生里仍不會去學中文。中文與其他語言的差異太大,需要學五年以上才能達到熟練對話和商務交流的水平。因此中國融入世界需要新一代的說英語的中國人。事實上,許多中國人的英語水平已能達到這個目標。一個同樣重要但更困難的問題是中外文化交流,不僅是與歐美,還包括印度等並非源於中國核心的古老亞洲文化,這些文化之間需要相互欣賞和溝通。這就不僅是個語言問題,也包括思維方式的更新問題,在這方面,海外旅遊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可發揮重要作用。

  但幾乎在世界上的每個國家,你都會看到中國移民社區,他們的祖先可能是幾百年前因戰火或饑荒而逃離中國的,但適應了陌生的異國環境中,而且通常也很富有。中國文化也隨之擴散,但也許更多是在那些擁有共同理念與價值觀的中國社區之內。

  因此習近平的演講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當大多數中國人仍然不出國,甚至不離開自己所在省份,而只有很少外國人在中國有親身經歷的情況下,中國和世界如何相互了解?歷史上的羅馬、西班牙、法國、英國、美國等世界性強權國家都是通過戰爭和武裝征服實現霸權的,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暴力來維持的。中國將不可能被允許以英國人或羅馬人的方式使用自身的武力,而且中國人從心底里也不相信暴力是取得和維持全球影響力的方式。中國必須找到合理的方式來實現本國人與外國人的相互了解,並為此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正如習近平所說的,沒有外部世界,中國也不可能發展。

  顯然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人應該解決的問題,外國也應投入努力來了解中國和亞洲。在這個意義上,大多數西方主要媒體未參加博鰲論壇一事,是令人不安的。他們應該在場。也許到2020年,當中國和亞洲的國際地位更為提高時,他們就會在場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