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錢荒”,央行不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7 14:26:21  


過去一個月,中國各大商業銀行之間的資金趨緊,市場期待中國央行會像過去一樣及時出手救“錢荒”,但央行這次卻一反常態,遲遲按兵不動。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載文《頂住壓力調整金融結構 “錢荒”,央行不慌!》,摘要如下:

  過去一個月,中國各大商業銀行之間的資金趨緊,市場期待中國央行會像過去一樣及時出手救“錢荒”,但央行這次卻一反常態,遲遲按兵不動。儘管央行前晚透露,已經並將向一些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但此次所推出的調控工具和以往的迥然不同,目的在於調節而不是放寬流動性。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央行這回推出的工具組合中,沒有提及存款準備金率,顯示它不會過於放寬流動性,值得關注。

  謝棟銘說,當前中國銀行體系的整體流動性其實處於合理水平。根據央行的數據,截至本月21日,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約為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在通常情況下,備付金保持在六七千億元左右即可滿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

  央行的另一組數據也指向同個結論:今年前5個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達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而廣義貨幣M2存量達104萬億元,同比增加15.8%。

  既然銀行之間的總體流動性充裕,“錢荒”從何而來?分析師普遍認為,原因有幾個,包括貸款增長較快、企業所得稅集中清繳、端午節假期現金需求、外匯市場變化、補繳法定準備金等內外因素。

  此外,近年來,銀行為加大盈利空間,通過信托、理財產品等表外業務,甚至透過影子銀行向房地產業、地方融資平台等放款,形成潛在風險。專家因此認為,這次“錢荒”其實是一場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不是沒有錢,而是錢出現在錯的地方,在金融體系中“空轉”。

  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導致中國“錢荒”事件越演越烈。反映銀行之間流動性及借貸成本的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在過去幾周節節攀高。本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達到驚人的13.444%,而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還一度飈升至30%,雙雙刷新歷史紀錄,與今年早些時候的約3%相差甚遠。

  理應最不缺錢的大型商業銀行,如今出現流動性緊張。而隨著市場恐慌情緒的蔓延,“錢荒”本周還波及債券、黃金和股票市場:國債回購利率大漲、黃金期貨全線收跌、上證指數大幅下挫跌破2000點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