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軍演傳遞什麼信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9 10:01:17  


 
  增強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與協調,是習近平新政府上任後中國外交的突出重點。儘管從1990年代末以來,以往歷屆中國領導人都注重發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胡錦濤甚至公開對莫斯科強調發展對俄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事項”。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2008年8月中國在普京發動的格魯吉亞戰爭問題上的曖昧態度,以及俄羅斯擔心一個崛起的中國將實實在在地威脅俄羅斯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地區,中俄戰略協作關係並非那麼充實,相反卻有著諸多的內在困境。2007年中俄在中國的膠東半島曾聯合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和平2007”綜合軍事演習,俄羅斯甚至出動了圖22戰略轟炸機參與演習,讓人聯想到台灣危機時有可能形成中俄聯手應對美國在台灣海峽實施軍事干預的微妙願景。但自2007年以來,雙方的聯合軍演都局限在中國和中亞地區,規模也漸趨萎縮。上海合作組織(SCO)儘管還是中俄與中亞五國重要的政治紐帶和次區域合作架構,但由於上海合作組織在中俄各自的對外關係中占據完全不同的優先秩序,上合組織框架並沒有發展成為具有區域,或者跨區域戰略意義的中俄戰略協作的強大支柱。

  習近平新政府在對外關係上,將目光重新聚焦在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提升和發展上,代表了中國對於奧巴馬政府宣布“亞太再平衡戰略”所抱有的持續戰略憂慮。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明顯擴大了美國應對中國領土和海洋權利爭議問題時的外交接入和戰略干預範圍,扮演起了公開制衡中國崛起的亞太保護者的角色。中美兩國的戰略競爭,已經從傳統的雙邊議題、顯著地擴展為了各自在亞太地區戰略影響力的競爭。傳統困擾中美關係的戰略議題集中在台灣問題、人權,以及雙邊的經濟商業議題。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擔心中國利用美國實力的相對收縮,乘機擴大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在亞太海洋區域內的地緣戰略影響,並在解決和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問題時變得越來越“咄咄逼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說到底是在利用東亞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安全擔心,重新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無人能及的戰略優勢,以防止未來的中國對美國地區戰略利益的侵蝕與排擠。結果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擠壓”,必定遭遇中國採取的“戰略據止”。進一步發展中俄戰略合作,盡可能地保留和拓展中俄力量組合的戰略選擇,已經成為習近平政府對外戰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次日本海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是北京持續拉近中俄戰略協作的步驟之一。

拉攏俄國是對美的“後手”

  普京政府儘管對中國有安全擔心,在其政策上也有對華濃鬱的戰略防範的一面,但中俄在當代國際體系中都面臨著來自美國強大的戰略擠壓。莫斯科和北京“抱團取暖”,共同向美國顯示必要時中俄戰略聯手的可能性,同樣也是莫斯科可以在對外戰略上給美國打出的一張重要的“中國牌”。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訪問莫斯科時,俄羅斯向習開放俄聯邦武裝力量指揮中心,批准向中國出售Su35最先進的戰鬥機,則是普京發出的重要信號——美國和西方國家如果無視俄羅斯的戰略利益,莫斯科可以有能力和有決心重回1950年代的中蘇同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