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軍演傳遞什麼信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9 10:01:17  


 
  然而,無論是中俄、還是美日,事實上誰都不願意走向東亞地緣政治新的分裂,誰都不願意看到東亞再度降臨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中俄聯合軍演是在世界政治中展示力量組合的新形勢,但並不會危險地滑向地緣戰略的新對抗。中、美、俄三國關係已經成為全球戰略穩定和經濟繁榮的重要基礎。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三國之間儘管都會從事“力量組合”的新遊戲,但三國同樣有難以分離的利益上高度相互依賴的新局勢。習近平的“新型大國關係”的提法,就是要進一步將發展和深化與美國的合作共贏關係,定型為未來中美互動的新模式。中俄戰略協作,是中國應對美國戰略擠壓的“後手”;在周邊外交和全球參與進程中,促進中美合作是習近平外交的真正“先手”。6月7日至8日中美兩國領導人在美國加州安娜伯格莊園的首腦峰會,是習近平力主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舉動。對中國來說,對外政策不存在著需要“遠美親俄”的戰略壓力;相反,“親美親俄”將仍然是北京今後外交的主導趨勢。

  對於莫斯科來說,俄羅斯更是不想讓自己被綁在中國崛起的“戰車”上。冷戰結束22年來,俄羅斯已經不再願意擔當制衡美國的“領頭羊”。即便要制衡美國,俄羅斯也更願意中國走在前面,讓俄羅斯有選擇地跟在後面。況且,發展和美國的合作關係,對俄羅斯來說,依然比俄中戰略協作來得更實在和更有需求。除非未來美國和歐洲加速“北約東擴”等實質性地排擠俄羅斯戰略利益的舉措,海參崴軍港7月4日對中國艦隊開放,並非意味著莫斯科下定決心“蓬門今始為君開”。俄羅斯原來只想要派出4艘戰艦參與和中國的聯合海上軍演,後來在中國的堅持下增加了參演的軍艦數量。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

  有意思的是,中國媒體對中俄海上軍演表現得空前“亢奮”。在美國的戰略擠壓面前,中國輿論在急於為自己煞有介事地找回感覺。事實是,俄羅斯媒體的冷談和莫斯科巧妙的外交平衡手法,和中國國內反應的“自以為是”形成了鮮明對比。俄羅斯在與中國合作軍演之前,海參崴舉行了有300多位代表參加的亞太區域安全會議,雲集了各國的諸多政策精英討論區域安全事務,展示俄羅斯更願意推動亞太安全合作,而不是簡單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的戰略姿態。這兩個同時在海參崴採取的動作“一抑一揚”,莫斯科今天真的已經變得老謀深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