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外學者會香江 縱論中國信息公開制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1:02:24


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政法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傳播學會會長戴元光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言(中評社 孫儀威攝)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記者 孫儀威 楊犇堯)由香港國際戰略研究會承辦的《中美關係、信息公開與治理:中國內政與外交政策熱點問題的思考》國際研討會昨日在香港海逸君綽酒店舉行。來自大陸、澳門、香港以及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地的15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討在中美關係與國家法治的大背景下,政府應該如何進行信息公開,以及中美之間應如何就網路安全展開合作。

  在下午舉行的“讓權在陽光下運行”的專題研討中,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政法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傳播學會會長戴元光教授表示,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信息管理主要有三大特點:

  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控制信息最嚴格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六十餘年,共頒布了200餘部有關信息管理的條例,其中大多以限制性為主。

  第二,中國沒有信息自由的傳統。從歷史上看,希臘文明和中國先秦文化產生的時期相近。但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理念傳遍世界,但孔子的理念卻連亞洲都沒有傳遍,其原因在於,西方哲學家討論的是世界性的問題,具有普世價值。而中國古代哲學家討論的是為主流服務的問題,缺乏普世性。梁啟超和康有為曾經為信息公開而呐喊,但最後都被清朝“招安”了,淪為權貴階級的知識分子。

  第三,信息的自由包括了思想、采集、傳播、結社的自由。在17世紀到19世紀的西方,思想自由的發展比較快,產生了許多知名學者,如洛克等。戴元光表示,信息透明也是信息自由的表現之一,當發生危機時,如果政府能夠保持透明度,就不會被西方媒體所誤判。而且,美國報道中國的框架,仍然在延續陳舊的“東方式”概念。另外,他還表示,在與西方對話時,如果中國一昧使用西方人權、民主等話語體系,就容易落入西方的“陷阱”中,所以,中國需要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第四,政府有責任讓人民掌握更多的信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