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李求解中國經濟六大難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00:20:09


中國經濟轉型之路,任重道遠。
  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美國《僑報》12月8日載文《習李求解中國經濟六大難題》,摘要如下:

  歲末年尾,冬寒料峭,但連續在北京召開的與經濟相關的多場會議,以及中紀委頻頻出手的“打老虎”行動,卻給大陸官方和民間、網上和網下的輿論場帶來蒸騰的熱氣。
 
  人們在為2013年中共廉政風暴擊節叫好的同時,也為大規模集團消費的退出給往年興旺熱鬧的節日市場、進而給整個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和變化而糾結。如果說反腐是“習李新政”的政治篇的主題,那麼,“改革”就是其經濟篇的主題。從本月中旬結束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外界已清楚地看到當局對中國經濟發力的方向。人們有理由相信,有龐大人口支撐的中國經濟不會像西方某些輿論分析的“將跌入低谷”。
 
  不過,環視國際大環境,已進入艱難轉型起步階段的中國經濟與社會概括起來至少有六道難題要破解,即“高與低”、“虛與實”、 “貧與富”、“限與放”、“公與私”和“內與外”問題。習李新班子的經濟改革也是圍繞這些難題著力:
 
  “高與低”是指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低端產業關係。中國經濟結構中目前存在“兩個極端”問題,即不少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精尖產品走得很遠很遠,但一些傳統低端產業依然非常落後。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和低技術含量)企業不僅消耗了有限的資源,更造成了環境污染,加重了環境的負荷。然而,讓政府割舍不下的又是,那些“三高一低”企業又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社會提供較多就業崗位。如何繼續做大做強高新經濟,改造低端經濟,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必須越過的第一道坎。
 
  “虛與實”是指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問題。近年來,中國經濟中的“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其主要原因既在於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公平競爭環境惡劣,實業企業利潤大幅下降等,也在於宏觀調控中,政府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等的支持政策沒能完全兌現。不少資金或在金融體系內“空轉”、或加入到炒房、炒藝術品大軍中,而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嗷嗷待哺卻得不到支持。實業“空心化”給整個經濟帶來風險將是致命的、系統性的,政策如何引導資本“避虛就實”,這是政府必須破解的一題。
 
  “貧與富”講的是窮人經濟和富人經濟。中國社會結構的貧富分化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將長期存在一對“貧富矛盾”。眾所周知,窮人的需求和富人的需求絕然不同,供給也應根據消費能力分出層次。但實際上,中國供給更多是圍著富人轉,向富人看齊,而占人口多數的工薪階層、低收入階層甚至貧困階層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逼得他們也去購買富人才能承受得起的商品和服務,這不僅人為推高了社會平均消費水平,更造成了社會虛假的繁榮。如何滿足兩種不同的需求?政府“有形之手”該出手時就得出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