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匯報:增長符合預期 發展更重質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16:51:01


  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7.7%,高於7.5%的預期目標;通脹為2.6 %,低於3.5%的預期。內地增長、通脹等核心指標守住了“底線”,顯示在中央宏調新思路的作用下,中國經濟2013年整體平穩,穩中向好。而且,經濟增速7.7%是在沒有大規模刺激措施下取得的,是沒有副作用的增長,反映中央的改革初見成效。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透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協調推進,逐步扭轉以往“粗放式”發展模式,既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也在通脹、就業方面取得良好平衡。 

  香港文匯報今天社評指出,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增長後,過往依靠投資拉動的舊路或無以為繼,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速度等問題日益突出,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去年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要靠改革、靠增長方式轉變、靠結構調整、靠市場力量來帶動經濟增長,不再片面追求量,而更重質。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復甦之中,投資拉動的效應遞減,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掣肘越來越大。中國去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0%,投資的貢獻率是54.4%,出口貢獻率是-4.4%。另外,去年中國第三產業比重提高至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中西部地區GDP比重為44.4%,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這些變化顯示,消費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社會投資和中西部落後地區投資比重大大增加,中國的經濟已由過去依靠製造業的“單輪驅動”發展到如今製造業、服務業雙增長的“雙輪驅動”,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朝優化方向發展。這些因素疊加,將令中國經濟擺脫結構簡單、易受外圍影響的弊端,更多依靠國內需求、全方位發展拉動,更有利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隨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今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更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再以GDP論英雄,以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新的推動力,促進經濟、民生、環保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全面落實三中全會各項改革的開局之年,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陸續推進,既產生巨大的投資需求,也會產生相應的消費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將攻堅克難,在提升經濟質量和效益方面形成新的動力,未來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環境保護。可以預期,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將增強,發展更趨科學合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