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應帶頭打破氣候談判僵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5 09:02:07


 
  全球氣候變化的代價,通常會由一些局部地區承擔——那里會出現更多的洪澇災害、台風和旱災,對食物生產和人類健康構成挑戰。同樣,削減碳排放的好處也更多體現在局部地區,特別是就中國而言。

  《柳葉刀》(Lancet)稱,中國每年有逾100萬人因嚴重的空氣污染死亡。兒童和老年人面對的風險最大。如果中國能實現艱巨的減排目標,意味著空氣污染將大幅緩解。

  燃燒較便宜的低品位煤炭會造成更大的污染。2010年,中國燃煤排放了300萬噸粉塵和2000萬噸二氧化硫。這些精細粉塵會滲入人的肺部和血液中,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為1類致癌物(Group 1 carcinogen)。

  今年3月,中國總理李克強曾宣稱:“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其實,設計良好的抗污措施,也能有效地緩解氣候變化,反之亦然。

  中國還可以起到表率作用,向世界展示如何減排。中國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取得的進步,超過了其他所有地區,但它進步的速度仍不夠快。中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燃煤,過去十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目前,中國的目標是,在截至2015年的5年內,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將二氧化碳等價排放量減少30億噸,這相當於美國2010年排放量的60%。不過,這一目標,與中國碳排放的規模、以及氣候問題的緊迫性並不相稱。

  在國內外市場中推廣和運用新技術方面,中國的力度也是西方無法比擬的。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領先全球,2012年占全球總投資的五分之一以上。201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是美國的兩倍。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和水力發電站的發電量為全世界最高。一旦世界各國在氣候變化上達成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就立刻會為中國的低碳技術創造一個全球市場。

  一個更為低碳的中國,長期而言能帶來許多經濟益處,同時能提高能源安全、水資源安全、食品安全,從而有益於人類自身的安全。反過來說,如果忽視全球和中國國內碳排放的增長,將威脅到人類對充足的食品和水的獲取、人類的健康和幸福、以及中國的長期繁榮。

  要想在紐約峰會上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國際協議、在全球推廣中國的低碳技術和市場經驗,中國必須擔當起帶頭人的角色。各國領導人們在抗擊氣候變化上更加堅定、協調一致,就能將中國的發展引導至一條更清潔、更高效的道路。對中國來說,現在就該加速讓經濟增長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會給中國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不論對現在的中國人,還是未來幾代人而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