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GDP目標6.7%又何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16 09:59:01


“穩增長”已成中國當務之急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電/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叠加”的新常態,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長讓位於改革已是高度共識,中國領導人也曾在各個場合表態今年7.5%目標其實可上可下,並非絕對目標。如近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歐洲會晤時表態,只要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居民收入繼續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進一步的問題在於,既然增長目標正逐步淡化,且今年GDP跌至目標以下已是大概率事件,明年是否有繼續給出GDP目標的必要?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5日載文《GDP目標6.7%又何妨?》,文章說,答案是肯定的,以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事實其實顯示在中國市場經濟尚未完善之際,一定的預期引導對於各級政府制定規劃,配合宏觀調控都有指導意義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轉變思維,定底綫而非中間預期,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未觸及底綫政策可以更多地讓位於改革;鑒於明年海外經濟不確定較強,同時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定底綫避免了預期混亂與政策頻繁波動,是保增長與促改革的兩全之策。鑒於中共十八大已提出到2020年GDP比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標,筆者建議明年GDP底綫目標可降至6.7%。

  有沒有必要繼續給GDP目標?對於制定增長目標的必要性目前引發了不少討論,質疑者主要觀點有如下幾點:

  第一,改革需要更多的空間,定增長目標可能會制約改革。毫無疑問,部分改革確實短期而言對增長有負面影響,比如淘汰產能過剩、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以及引導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康等等,因此改革步入深水區需要容忍一定增長的下調,否則改革恐怕也將不溫不火,難以有效推進。此外,以往過度看重GDP目標導致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甚至地方政府無序投資的增長模式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

  第二,從今年增長目標實行情況來看,7.5%的目標恐怕難以保住,目標可上可下,指導意義逐步淡化。可以看到,盡管今年年初增長目標被定於7.5%,但不出意外,今年GDP最終將會跌出這一目標,社科院最新發布的秋季經濟預測認為今年GDP或將回落至7.3%,IMF早前將中國經濟增長從7.6%下調至7.4%,而在筆者眼中,情況或許更加悲觀,今年接近7%的增速是大概率事件。

  這樣的情形在以往歷史上較為罕見,1994年至今,僅有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GDP回落至7.8%,低於當時目標,而雖有也引發下一年GDP目標從8%下調至7%,其餘年份最終增長均在目標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