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舌尖上的安全”是中國社稷之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4 09:37:55


中國以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以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國1日再次發布中央“一號文件”,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再次將焦點聚焦中國的“三農”問題。

  美國《僑報》2月3日載文《“舌尖上的安全”是社稷之本》,文章說,2015年的“一號文件”首要問題就是“糧食安全”問題,其詞句中體現的對當前農業和糧食安全問題的隱憂展露無遺(“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

  2014年中國進口日本大米160噸,是前一年的3倍;水稻、小麥和玉米三種主糧之外,農業部官員多次挺馬鈴薯(俗稱土豆)列入第四大主糧。從一系列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了糧食安全的隱憂。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結束大饑荒已有多年的中國,很多年輕人根本沒有過“饑餓”的感覺,中國已經實現了糧食的“十一年連增”,但糧食安全依然是懸在政府頭上的一把劍,但焦點已經悄悄轉移了,此時的安全已非彼時的安全了,從如何讓中國人吃飽,到如何讓中國人吃好,或者換一種說法,不能讓中國人吃壞。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是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說法儘管誇張,但也折射出了中國生存環境和飲食安全面臨的嚴峻現實。

  中國環保部的數據稱,中國有3.6萬公頃耕地受重金屬污染,這是一個龐大而可怕的數字,但更可怕的是,這些被污染的耕地仍在種植,其種植的糧食一方面是農民自己吃了,大部分則流向了市場。產量仍在,但“安全”堪憂。或許這才是“日本大米成為新奢侈品”的根源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