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促經濟平穩發展 中國或力促全球貨幣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17 05:56:11


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圖片源於網絡)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過去5年,美元、日元和歐元相繼暴跌,因為它們各自的央行大量購買債券,即“量化寬鬆”。而這不是零和貨幣戰爭:量化寬鬆導致貨幣大量跨境流動,提振資產市場,而且通常引發互惠的銀根放鬆。大家都是贏家。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13日載文《中國會打破貨幣休戰嗎?》,文章說,中國的貨幣貶值另當別論,那會引發一場貨幣戰爭。

  為何另當別論?通常,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密不可分。一個國家降低利率(或購買債券),該國貨幣的匯率就會下跌。市場而非央行決定著貨幣、債券和股票價格的反應。央行可能試圖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買賣貨幣來影響匯率,但這種幹預很少奏效,除非與全面的金融政策並用。

  中國之所以與衆不同,是因為即使在其金融體系顯著放寬後,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仍然在其掌控之中。在升息或降息時,外國人和本國居民的資金不能隨意進出中國,除非秘密操作。受管制的金融體系意味著針對多種目標,中國有多種工具可用:利率和信貸指引針對投資,准備金規定針對銀行流動性,而人民幣(匯率)針對貿易。

  這意味著,如果中國貨幣下跌,其貿易夥伴不會得到寬鬆的金融政策通常帶來的好處:不會突然有大量資本從中國流向其他國家,中國國內開支也不會得到提高從而鼓勵進口。

  這就是為什麼與美日歐的量化寬鬆政策相比,中國這麼做會引發同其貿易夥伴的緊張關系。

  這裡可能有充分的經濟周期性原因。中國經濟放緩,生產者價格驟降,通縮是真正的風險。由於釘住美元,按照貿易加權,人民幣已大幅升值。政府可能想讓貨幣貶值,以使經濟恢複增長勢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