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匯率走勢成為8月份的新聞焦點。 |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人民幣匯率走勢成為8月份的新聞焦點。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作出一項調整,促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三年來的最低點。次日,央行另一輪調整,導致人民幣兌美元跌至6.33。在匯率下跌之前,報告顯示中國7月份出口出現下降。因此,有評論員認為此次由央行主導的匯率貶值,是由於中國政府希望推動出口增長,因為匯率走弱有助於提高中國商品的全球競爭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30日載文《人民幣謹慎邁向儲備貨幣地位》,文章說,近期中國股市及人民幣匯率走勢,已引起人們對中國政府決策的高度關注。人民幣匯率下跌引發其他各國貨幣貶值,全球各大股市也隨之下滑。毫無疑問,這些關注在在顯示中國在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中已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
貶值是市場化手段?
自從與美元掛鈎後,中國自2006年起允許人民幣匯率圍繞在央行定下的基礎匯率或中間價的特定區間內浮動。該浮動區間或價差經由央行定期調整,并確定在每日上下浮動不超過2%的範圍內。此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完全由央行決定,但央行宣布今後將改變人民幣匯率每日波動區間的計算方式。自8月11日起,央行將根據上一日的收市價來確定中間價。
中國已表示,此次匯率調整是為推進市場化匯率機制的建立。中國已啓動深化市場經濟建設的計劃,意味著當局將放寬原先的多項限制,包括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在不到兩年前,人民幣匯率的最大波動範圍仍被限制在1%的較小區間內。
中國貨幣是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運作的。預期市場匯率將圍繞中間價波動,而中間價則作為基准匯率。在公布近期措施時,央行表示市場交易力量將有助於糾正市場匯率與中間價之間的差異,但自2014年第三季以來,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以及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升值已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不同的影響。據央行表示,造市商的預期出現分歧,市場匯率在較長時間內偏離中間價。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表現強勁,但在夏季卻出現劇烈波動及大幅調整,促使政府采取部分幹預措施,而我們認為這些措施與當局允許市場力量主導價格走勢的目標相矛盾。但就貨幣而言,我認為中國無疑已走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而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僅是這個市場化過程的一部分,未必意味著人民幣將持續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