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人民幣加入SDR的真正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3 12:51:53


人民幣將非正式地取得“儲備貨幣”資格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下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很可能宣布,人民幣將進入其儲備資產——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取得跟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相同的地位。因此,人民幣將非正式地取得“儲備貨幣”資格。但這對中國究竟有什麼好處?

  英國《金融時報》10月30日載文《人民幣加入SDR的真正意義》,文章說,從近期看,最大好處是,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可能充當催化劑,引導世界各國央行買入人民幣資產。各國央行或許希望提高其儲備中投資於中國的比例。

  這將對中國非常有利,因為,隨著中國居民尋求實現財富構成幣種的多元化,中國在可預見的將來面臨著大量資本流出的前景。資本流出的問題在於,這可能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或者貨幣貶值,也可能兩種情況都會出現。如果任由外匯儲備減少或者匯率貶值,那麼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控空間將被嚴重削弱。所以,吸引資本流入將有利於中國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政策自主性。

  不過,從長遠看,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會對國際貨幣秩序產生一些重大影響,它將關系到中國創建一種“中國特色”國際貨幣體系的機會。

  想要明白人民幣被納入SDR如何影響國際貨幣秩序,我們需要注意一條事實——人民幣將根據有別於現有儲備貨幣的條件獲得儲備貨幣地位。

  當前國際貨幣秩序的幾根支柱——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都是可充分兌換貨幣,能够自由轉換為其他資產。但人民幣并非可充分兌換貨幣,而且按照中國的打算,它永遠不會成為可充分兌換貨幣。

  今年4月,中國已對外界表明了這一點。當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把他的目標定義為“有管理的可兌換”。他直白地表示:“中國正在尋求實現的資本賬戶可兌換不再是基於完全可兌換或自由兌換這樣的傳統概念”。中國希望保留限制投機性資本流動和限制一般性資本流動的自主權,以應對國際收支平衡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