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請勿忽悠中國金融危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18 09:53:36


  中評社香港3月18日電/去年7月,正當中國股市滿目哀鴻遍野之時,獨立經濟研究學者吳迪先生卻標新立異地超級樂觀鼓吹《股災拯救了中國超級牛市》,筆者因此隨即寫了《請勿忽悠中國超級牛市》一文反駁。孰料如今僅半年有餘,吳先生的筆鋒突然180度大轉彎,極其悲觀地警告“中國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聯合早報》2016年3月8日言論版)。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8日載文《請勿忽悠中國金融危機》,文章說,筆者雖不是經濟學家,但也算對經濟學略知一二,故試著通俗地解讀一下,吳文中那些花裡胡哨的金融術語及其內在邏輯,以及將其簡單套用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存在的問題。

  1997年,中國被認為因金融“閉關”政策,避開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浩劫。2007年,中國卻因資本流動性過剩,而被警告將面對另一種“錢太多”的“中國式”金融危機。2011年,溫州民企老板集體跑路和中小企業的高利貸崩盤,被指恐將釀成“中國式”金融危機。2013年,中國銀行業“錢荒”,則被解讀為“中國式”金融危機預演。與此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也警示,各地舉債投資城鎮化隱含危機,可能導致“中國類型的金融危機”。更有甚者則稱,“中國式”金融危機其實已經開始於去年的中國股災。

  由此可見,對於“中國式”金融危機的定義莫衷一是,至今尚無定論。不知吳先生所謂的金融危機,又具體指什麼?他在文中說:“中國的宏觀龐氏融資和房地產已在坍塌的途中,中國正在走向金融危機前夜。”因此按筆者理解可能是指,宏觀龐氏融資和房地產市場坍塌所引發的中國系統性債務危機。不過,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具體指標又是什麼呢?房市崩盤、股市和匯市暴跌、大面積的債務違約潮、全國性的恐慌性擠兌,甚至大規模的商業破產潮和金融機構倒閉潮?可惜吳文并未明示。

  首先談談宏觀龐氏融資。“龐氏融資”是由已故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命名的,指一種難以持續的以借入資金償還利息的信貸融資模式,即民間所說的拆東墻補西墻式的以債養債。據華創證券估計,去年中國用於償還利息的貸款、債券和影子金融規模,或已高達創紀錄的7.6萬億元人民幣(1.6萬億新元)。可以說一些中國企業確已進入龐氏階段,但是斷言“中國經濟已成名副其實的龐氏融資紅海”則言之尚早,畢竟去年中國在岸公司債市場的違約數量僅6例。

  況且,中國政府對此風險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相應的舉措。早在去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初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全社會“去杠杆”就已被明確列為2016年五大經濟任務之一,其它包括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和補短板。其具體思路是,一方面政府適度加杠杆,并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