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美競合態勢決定21世紀世界面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9-22 00:08:17


 
中國實力被低估

  從意識形態角度來說,在蘇聯垮台後,有威望的共產主義政權不再被視為重大敵人。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伴隨著更高的浪漫主義預期,強化了中國政權將不可避免地迅速變化的幻覺。克林頓2000年3月在國會就對華提供永久性正常貿易地位的問題發表講話時,系統地闡述了這種觀點。他說:“在新世紀,自由將通過移動電話和因特網傳播……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體裡,經濟創新和政治權利擴大必然是同步的,不管某人喜不喜歡。”

  但如今,中國政府擁有了管控互聯網的有效系統。在網絡間諜、網絡安全和利用網絡完成政治任務方面,中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新技術不但沒有破壞,反而鞏固了這個系統,增強了它的宣傳和控制能力。

  總的來說,美國從未打算容忍中國以現在的形式存在。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鄧小平改革初見成效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基礎一直是(在經歷了一系列慘痛失敗後)不惜一切代價恢複與莫斯科的力量平衡。之後,特別是當共產主義在歐洲垮台後,出發點變成了美國的主流教條世界觀。根據這種觀念,中國將隨著經濟發展和現代化走向自由資本主義秩序。在這種轉型發生之前,華盛頓打算在其利益受到妨礙的領域遏制中國。它認為這不必花費太多努力。

  中國自90年代中期開始的強軍努力未被忽視。2000年,美國國會要求五角大樓每年提供中國軍力報告。盡管如此,直到21世紀初,西方一直對北京在這方面的動作一笑置之。西方認為中國無法在合理時間內建立高科技工業基礎和強大的軍隊。中國在非洲、拉美、近東等地區的經濟擴張速度、政治影響力的增長和利益範圍的擴大也被低估。

轉型偏離美預期

  中國堅定奉行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主張謹慎改革、與西方合作的自由派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贏得了政府的好感。與美國政商界代表建立關系的努力富有成效。當然,中國在這段時間確實經歷了重大的社會和政治轉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型方向越來越偏離美國的預期。中國的改革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歐劇變沒有任何共同點。這些改革更容易讓人想起19世紀的西歐、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的俄羅斯和日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