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栖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這是第一階段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步出雁栖湖國際會議中心。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中國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的崛起給整個東亞地區帶來了巨大影響。如今大多數東亞國家發現自己成為自身、美國和中國這個三角關系中的第三方。如何平衡這種關系將極大影響未來多年該地區的形勢。
香港《南華早報》7月31日載文《中國的資金和美國的軍隊正促使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盟友努力保持平衡》,文章說,美國這一方軍事實力突出,因為美國這個“霸主”仍然是東亞地區許多國家的關鍵盟友。其主要作用是保護這些盟友不受外來威脅。即使并非美國傳統安全盟友的越南、緬甸和印尼也認為可以利用與美國的關系應對中國。作為另一方的中國現在是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一帶一路”倡議會增強它的地區經濟影響力。
有三個國家體現了目前的這種態勢。澳大利亞、韓國和菲律賓都是美國的正式盟友。三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依賴中國的貿易和投資。然而,這三個國家對這種外部壓力的反應各有不同。
澳大利亞是三個國家中最矛盾的。根據1951年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澳大利亞與美國的軍事關系仍然充滿活力。澳大利亞對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予以配合,同意讓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達爾文市駐扎。同樣,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也是驚人的。2016年,澳大利亞將近三分之一的出口產品銷往中國。中國大量采購的原材料讓澳大利亞躲過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有一個強大的企業游說團體支持中國,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直接影響主要的澳大利亞公司和它們的股票價格。
韓國與美國的防務條約可以追溯到1953年,而且現在還有3萬美軍駐扎在這裡。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同意部署美國的“薩德”系統,而且韓美每年都舉行大型聯合軍事演習。盡管有些韓國人,包括現任總統文在寅在內,更願意對朝鮮采取更溫和的立場,但軍事威脅仍讓韓國堅決地留在美國的安全範圍內。但是去年,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韓國25.1%的出口流向中國。中國還是赴韓游客的主要來源。而在中國,韓國留學生是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韓國企業則把在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運回本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