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須以憂患意識和巨大信心觀察中國經濟全局
http://www.CRNTT.com   2019-01-20 09:54:16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討論擬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並決定將《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發往各省份和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等徵求意見。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範思立文章稱,國務院密集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當前經濟工作,蓋因“中國發展的環境更加複雜,困難挑戰更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文章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世界經濟正面臨新一輪重構期,大國博弈、新保守主義對全球經貿關係和經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其影響還將持續發酵,這是我們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最大變數。

  必須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刻,正經歷結構轉換的重要時期,解決深層次矛盾和穩增長之間既存在“左右手互搏”但又兩者不可偏廢的局面,這無疑是國內經濟全局複雜性的深刻表現。

  如何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需要從戰略和短期政策實施上有力因應。

  文章提出,必須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中國經濟擁有足夠韌性和巨大潛力,但尤為緊要的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牢牢抓住國內經濟社會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攻克艱難險阻。時間終將證明,時勢總體有利,機遇依然在我。

  通過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精准發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我們允許經濟增速有一定的彈性浮動,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斷崖式下跌”。如果沒有必要的增長速度,所有穩增長的指標都會惡化,結構調整、經濟體制改革等長期問題將無從談起。

  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問題雖有總量性、周期性問題,但主要矛盾仍在供給側,由於供給體系跟不上需求的動態變化,短期總供給與總需求難以實現良性循環;供給體系在高增長時期積累的風險隱患逐步暴露顯現,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加大,這決定了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才能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依靠市場活力頂住下行壓力。應切實推動和落實市場化改革的制度性改革,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是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模式順利轉換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壯大新動能,突出重點補短板,培育擴大國內市場,促進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拓展中國發展回旋餘地大的優勢空間,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根據短期形勢的變化實施必要的逆周期調節,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運行區間,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宏觀調控的關鍵是要有度,特別是要防止用力過猛過猶不及,重在托底而不是托舉,不替代市場自我調節自我糾正。

  文章最後說,中國經濟需要從實踐、理論和歷史視野三個維度來觀察分析,抓住國內主要矛盾,找准改革推進的重點任務,實施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大力度的開放,從經濟、社會等方面推動平衡充分發展,通過根本性制度變革實現經濟平穩發展。簡單歸結,中國經濟短期有下行壓力但無明顯衰退之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