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繼收窄長者綜援年齡資格和三隧分流方案後,“派錢四千元”的關愛共享計劃又成為民怨新源頭。政府連派錢都被人批評,原因同樣是推行落實過程未充分從市民角度去考慮問題。
計劃本意甚佳,就是讓未能從去年財政預算案各類一次性“派糖”措施受惠的市民,以及受惠不足四千元的市民,都能夠獲得政府派錢補足四千元,讓眾多漏網之魚皆可分甘同味,皆大歡喜。
但是,本星期開始派發申請表格以來,各式各樣批評湧現。詬病最多的是表格不夠派,雖然當局印了一百萬份,但是不少公公婆婆領不到表格,白跑一趟,還有區議員網上下載表格列印複製給市民,連影印機都超負荷故障。其次是二十八條查詢熱線極難打通,市民多次致電不果,換來一肚氣。另外還有很多質疑,例如難以提供住址證明、擔心加上身分證副本及其他證明文件會導致郵件超重而被打回頭等。
宣傳漏招 長者撲表空歡喜
當局嚴重低估了表格的“受歡迎”程度,原因是很多不符合資格領取今次補助的人士,都以為又有錢派,爭相取表,令官員大失預算。
由於這是補預算案不足的措施,那些已經因預算案綜援“出三糧”受惠者,並不符合今次申請。政府在所有簡介單張、申請表格、計劃網頁,都開宗明義清楚解釋,卻仍然漏了招,無法把這個訊息傳達到這些群體。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是在去年三月下旬公布這項補遺措施,至今已隔了十個月,很多人根本已經忘記了這個計劃,遑論計劃細節。政府近日公布派發表格,不少公公婆婆以為又有錢派,要拿了單張和表格才知道自己不合資格。雖然電腦網頁有講,而且當中假設各類情況的常見問題解答得很仔細,這對合資格領錢的大學生等非常管用,但是不少公公婆婆及教育程度和收入雙低的人士,根本不會上網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