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構“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戰略之重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4 11:24:24  


 
  兩岸關係的定位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兩岸政治、經濟、社會各自的發展以及國際局勢的演變,大陸的對台戰略也始終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無論是從最初的“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再到“一國兩制”政策的改變,抑或是從“葉九條”到“江八點”再到“胡四點”的宣示,都反映出大陸對台戰略思維的一系列重大調整。而貫徹其間的一條基本脈絡就是大陸逐漸揚棄和超越了傳統的、對抗性的對台戰略,日益堅決地以維護和提升兩岸同胞的共同福祉為己任,切實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以求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重任。

  大陸在制定對台政策時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兩岸的關係定位問題。在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之初,大陸對兩岸關係的定位是與解放戰爭期間一脈相承的“敵我關係”,“消滅蔣幫”、“解放台灣”等口號的提出,體現了大陸試圖以武力終結內戰,實現國家統一的戰略思考。而隨著兩岸分裂狀態的不斷延續,以及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大陸及時地對兩岸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提出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口號,意味著大陸已不再將兩岸關係定位為“敵我矛盾”,而是希望通過特定的制度化安排,推動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最終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的統一。與之相應,大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允許和鼓勵台商“登陸”,擴大兩岸人員交往等,從而打破了兩岸關係數十年的堅冰。然而,“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施,卻被島內一些政客視為大陸意圖將兩岸關係定位為“中央沒地方”,是要將台灣“矮化”為“地方政府”,“打壓台灣的國際人格”,從而使得“一國兩制”政策在島內遭到嚴重的“汙名化”。

  面對島內政治生態的演變,尤其是隨著奉行“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大陸深刻地認識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分裂分治,兩岸沿著各自的發展軌跡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革,在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等各個層面均存在著重大差異。兩岸在數十年間積累起來的隔閡和猜忌,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消逝。尤其是台灣人民在近代史上曾飽經磨難,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的願望,大陸決不可急於求成,必須扎扎實實地將“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政策落在實處,關切台灣人民的所想所願,通過不斷擴大兩岸政治、經濟、社會交往和互動,加深兩岸人民之間的瞭解和信任,提升台灣人民的福祉,使台灣同胞深切體會到祖國大陸的善意和關懷,才能為兩岸未來的統一創造堅實的基礎。

  本著這一戰略思路,在2004年3月4日,胡錦濤發表了關於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兩岸可以就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框架問題進行協商。4月29日,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舉行了歷史性的“胡連會”,在隨後發表的國共兩黨共同聲明中,大陸明確表示希望兩岸能夠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就雙方共同關心和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推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其中包括正式結束兩岸長達數十年的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共同打擊犯罪,進而建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建構“命運共同體”

  在對過往對台工作經驗加以總結和提煉的基礎上,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即: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並再次莊嚴地承諾,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大陸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可以說,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大陸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願景,也是對兩岸關係性質的又一次清晰的戰略定位。

  這一概念的提出,既體現了大陸“以民為本”的對台戰略思考,也是對“一個中國”涵義的進一步發展和闡釋,即兩岸統一決不存在“誰吃掉誰”的問題,因為“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息息相關、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也正因為此,大陸才一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框架。而近期以來大陸一系列推動兩岸良性互動、加強和改善兩岸經貿人員交流政策的出台,則為大陸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定位作了最好的注腳。

  同時,“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的提出也具有極強的政策指向性。多年來,島內部分奉行台獨理念的人士打著所謂的“民族自決”旗號,提出了“台灣人民有權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的主張,這一論調不僅對島內部分民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博得了部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而“命運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則無異於向台灣同胞乃至全世只做出了明確回應和宣示,即台灣的前途和命運,決不僅僅掌握在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手中,大陸十三億人民也擁有不容置疑的發言權。

  結論

  始於1948年的兩岸分裂對峙狀態,不僅限制了兩岸人民之間的順利交往,也嚴重阻礙了兩岸政治、軍事互信的發展和增強,從而導致廣大台灣同胞對於兩岸統一的前景抱有很深的疑慮甚至憂懼。值得慶幸的是,大陸已深切地認識到台灣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故此也及時地對未來對台戰略做出了新的規劃和部署,即堅持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秉持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方針,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努力加強兩岸人民之間各個層面的交流互動,建構兩岸同胞休戚與共、息息相通的“命運共同體”,不疾不徐、循序漸進地為兩岸政治整合打造更為堅實的基礎,從而為兩岸未來的和平統一創造條件。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9年4月號,總第13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