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華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因應金融危機的思考與策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8 17:58:08  


 
  五、以專業的互敬互重訂出經營策略的“君子協定”(gentleman's agreement)。常聞報業(或其他媒體業)的競爭是“割喉之戰”,還能夠有“君子協定”嗎?答案是肯定的:YES!筆者近40年的新聞工作,有11年是派在美國的紐約,參加過幾次美國報紙專業組織包括《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ANPA)、《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及《美國報紙主筆協會》的年會,目睹美國報業老闆和新聞及言論的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進行專業的討論,而從專業的探討中訂出不少經營上共同遵行的君子協定,以助報業之間健康而良性的競爭。

  再看日本。日本報紙競爭的激烈,絕不亞於其他地方。但日本報紙在經營上有許多君子協定值得一提:一、報紙張數基本上不超過10大張,否則容易形成資源的浪費。二、報紙推廣費用不超過當天報紙零售價格(通常在120日幣以下)。三、在半夜截稿時間之後發生的新聞,無論如何重大,日報都不挖版。筆者曾詢問日本《經濟新聞》鶴田社長何以有此協定,他回答稱,大報有能力挖版,地方報紙如何生存?同時也不要讓各大報的夕刊(晚報)第二天早上沒有事做(《讀賣新聞》的夕刊,銷路也超過400萬份)。

  鶴田社長的回答帶點幽默。筆者的瞭解,日本大報半夜之後不挖版,是報老闆認知媒體的分工,半夜之後發生的重大新聞的傳播,是電子媒體和網路新媒體的職責,報紙怎麼挖版,都趕不上他們的速度。何況,“不挖版協定”經年累月執行,也可節省不少開銷,然而這個“君子協定”要徹底貫徹委實不易,因為新聞來了,是多大的temptation(誘惑)?要克制不挖版,需要多大的自制力?而從日本報紙這些似乎“匪夷所思”的君子協定看來,顯示事在人為。即使在報業經營上也沒有不可能的事,關鍵是能不能以專業上的互敬互重,做到包容與合作。面對金融危機,媒體經營益形困難,上述美國與日本同業的“君子協定”,值得華文媒體工作者的參考。

  全球華文媒體與新興媒體的
  “大和解”與“大合作”時代到來

  在2007年11月底於台北舉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中,筆者在論文中指出,“網路媒體革命時代”的來臨,為未來兩岸四地的合作提供了更現實可行的操作空間,建議兩岸四地媒體共同合作建立一個屬於全球華人社群的“華文新聞網路平台”,初期致力於合作推動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中文產業及未來產值難以估計的文化創意產業。

  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四地交流的日趨頻密,一年半以前所提的“未來”,應該就是“現在”。尤其在金融風暴來襲的“現在”,如何運用新科技,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起來,將兩岸四地新舊媒體工作者的智慧與力量調動起來,值得進一步思考,努力落實。

  媒體一定還有明天

  在美國,從1990年開始,前文提到的“美國報紙編輯人協會”,已就“到公元2020年,仍然會有報紙嗎?”為題,召開過多次前瞻會議。現在金融風暴來襲,不少人乾脆直接了當的問:“報業還有明天嗎?”、“媒體還有明天嗎?”。

  媒體當然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還有下個世紀。問題在媒體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包容合作的胸襟。筆者最後還想舉個實例,上個世紀末,日本報媒發現閱報率下降的危機。每天平均閱報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讀者佔6成5,同時年輕人的閱報時間也有偏低的現象。為遏阻問題惡化,日本報只決定“反躬自省”,每年年底共同實施一項所謂的“反省週”(日本話叫新聞週間),各報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自我反省。例如:這一年來報紙對讀者做了甚麼服務?報導上是否迅速、周延?評論上是否公正、客觀?總體上讀者對報紙的信賴達到多少?各報在“新聞週間”均以大篇幅製作專題報導,進行自我檢討,增強報紙與讀者的關係。

  經過這樣的自我反省,值得日本報只欣慰的是,根據日本新聞協會研究逐年所作的“媒體信賴度綜合調查”,日本民眾對報紙的信賴持肯定回答者,近年來均在8成以上,居各種媒體之冠;閱報率也緩步回升。日本媒體以誠信態度面對報業問題,顯然得到相當正面的回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報業“反躬自省”的經驗,值得華文媒體工作者的參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9年8月號,總第14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